BLOG &FORUM

《輕鬆面對裝修痛點》Vol.13 你是不是想先省設計費,但最後花得更多?

2025.08.22

(「設計」不是額外花費,而是避免錯誤、創造價值的開始。圖面來源:IDEOGRAM)

你是不是也曾經想過這樣的問題:

「設計費聽起來就是畫幾張圖,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
「反正工班都有經驗,照做就好,不需要設計師吧?」
「我網路上抓幾張範例給師傅看,應該就可以做了吧?」

這些想法,說實話,我完全可以理解。
尤其當你剛買完房子、還要裝修、搬家,甚至還要重新規劃生活的每一分每一毫,誰不想能省就省一點?

但你可能沒想到的是
你以為省下的設計費,最後可能變成超支的代價、拆除的損失,或生活中不斷出現的麻煩。

當省略設計,就開始「邊做邊改」

我們最常遇到的情況是這樣的:

屋主一開始選擇不請設計師,想說照自己的想法走、師傅會處理。結果呢?

  • 燈具位置臨時改,導致天花板打了又補、多花一次工資。
  • 沒有系統性配置插座,最後生活一堆延長線,像在走地雷。
  • 櫃體尺寸沒考量動線與使用習慣,做出來才發現開不了門或卡住動線。
  • 沒有風格統整,只靠單品拼湊,結果整體凌亂又不耐看。

這些狀況,不但花了你更多錢,更重要的是你被搞得很累。

設計費,買的不是圖,是「思考後的安排」

設計師的工作,不只是畫圖,不只是陪你選家具。
我們做的是整合、推敲、預判每一個「還沒發生的錯誤」,替你事先擋下來。

  • 把動線、機能、美感整合成一個不衝突的空間。
  • 協調不同工種間的施工順序,減少誤會與返工。
  • 協助你釐清真正的生活需求,而不是堆疊表面的裝飾。
  • 提供「設計圖+材料規格表+照明安排+施作細節」,這些都是讓未來不必靠猜的依據。

你所付的設計費,其實是對未來「不出錯」的一種投資。

最常聽見的後悔,就是「早知道一開始就找設計師」

很多人不是不懂,而是「裝修是第一次」,太多環節難以判斷。
而一旦出了錯,要補救,代價通常會高很多。

我們曾陪過這樣的屋主:

  • 花錢請工班先做,結果才知道無法改氣密窗,拆了又重裝。
  • 沒有整合預算與空間,做了一半發現錢不夠,只能半途喊停。
  • 自己找材料,以為比較省,結果材質不適合,反而容易損壞。

這些過程中,屋主才漸漸意識到:

專業的價值,不是做你會做的事,而是幫你避免你不知道的錯。

設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可以預先想清楚、少走彎路

我知道,市面上有些設計師確實讓人感到距離感,或者報價不透明。
但真正好的設計師,不會用專業壓人,而是用專業為你減壓

我們願意:

  • 陪你從空間故事說起,不急著畫圖,而是先一起找出你的核心需求。
  • 根據你的預算,設計出「可以實現的理想」。
  • 幫你建立與工班的清楚對話基礎,讓施工不再全靠「感覺」。
  • 把設計語言,翻成你聽得懂的語言。

因為我們知道,裝修本來就已經夠累,設計,應該是讓事情變簡單,而不是更複雜。

最後的提醒,也是一份誠意的分享

這是《輕鬆面對裝修痛點》的最後一篇文章。
我們一起走過 13 個裝修最常見、也最難熬的卡關時刻。
有時是錢的問題,有時是家人的問題,有時是自己「說不出但感覺卡卡的」那種模糊。

我們始終相信
設計,不是奢侈,而是一種有序生活的起點。
而設計師,不是主導你的人,而是懂得陪你走的人。

所以,請別再讓自己一個人猜、一個人撐、一個人硬著頭皮做決定。
找一位能說人話、願意傾聽的設計師,一起打造屬於你的家,這才是真正的省。

如果你看完這13篇文章,心中某處點了點頭

那就代表,其實你比自己想得還更清楚自己要什麼。
只差一個信任、一個願意陪你走過裝修迷霧的人。

不如,就從現在開始,讓我們聊聊你的生活、你的空間、你的「有點模糊但一直在心裡的畫面」。

歡迎留言或私訊,我們靜靜地聽,認真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