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屋及新成屋裝修的價差,在於隱性工程。圖面來源:IDEOGRAM)
在真正開始裝修前,最讓人焦慮的,往往不是風格,而是預算。 這一系列文章,想陪你釐清那些網路資料沒說清楚的細節, 幫助你用安心的方式,抓出屬於你家的預算方向。
如果你正在規劃裝修,也許你聽過這句話:「中古屋裝修費會比較高。」但它到底高在哪裡?又會高多少?
很多屋主在剛開始的時候,常常會這樣想:「坪數一樣、裝修內容差不多,預算應該不會差太多吧?」但實際上,當設計師拿出預估報價時,才驚覺預算超出了預期,而且多出來的部分還不一定能『看得見』。
這一篇,我們想和你一起釐清:中古屋與新成屋,在裝修上到底差在哪裡?如果你正準備裝修一間有點年紀的房子,這篇希望讓你心裡有底,也讓你在預算規劃上更加踏實。
新成屋通常只需要基礎裝修:配置家具、選擇燈具、局部隔間與造型設計等。
但中古屋的情況不同。根據我們經手過的案例,中古屋預算常常比新成屋高出 20% 到 40%,原因就在於「隱性工程」。
常見的包括:
這些部分花的錢不少,但完工之後你卻看不見它們的存在,甚至可能被朋友問:「這樣就 250 萬?看起來沒什麼特別啊。」這種時候,真的只有屋主自己知道那些「花下去的地方」有多重要。
許多中古屋在我們進場前,看起來還算乾淨整齊,但一拆開才發現牆體潮濕、鋼筋外露、管線錯綜。
也有些屋主買到「號稱小整理過」的房子,結果發現前任屋主只是「蓋住問題」而非真正修復。這種「半修未修」的房子,看似省錢,實則暗藏風險。
設計師在前期無法完全判斷這些問題的深度,因此中古屋的預算,一定要預留一筆「彈性修繕預算」。不是為了災難,而是為了不被突發狀況打亂整體規劃。
中古屋的設計難度也相對高。很多格局不是你想拆就能拆,有樑、有柱、有管線位置限制。
比方說,你可能希望開放式廚房+中島設計,但原屋廚房的排水管位無法移動,就得靠設計師去評估是否可以做乾區過渡,或用微斜度調整排水坡度。
這些規劃看起來不像「設計」,但卻是讓空間機能與美感可以共存的關鍵。而這些「解限制」的專業過程,也會反映在設計費與工程費中。
我們不是要說中古屋一定比新成屋差,而是希望你知道:它需要不同的預算結構、不同的設計邏輯,以及更靈活的應變心理準備。
若你能接受它的複雜,就能真正讓它翻新後變成你喜歡的模樣,而不是被預算限制住,只能「修一修就好」。
如果你心裡已經知道,這間屋子你想住很久,那就值得好好處理它,不急,但不輕看它。
我們陪過許多屋主走過這條從破舊到翻新的路。每一次,都是一場重新對待空間的過程。
如果你對你的房子也有一點點這樣的期待,我們很樂意幫你看見那些隱藏的問題,提早評估與安排,幫你省下後悔與反覆的成本。
下一篇,我們會聊聊:「設計越簡單越省錢?小心『假簡單』讓你多花錢。」其實,看起來極簡的東西,常常最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