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風水不設限》Vol.3 坐向之外的命運

2025.10.26

(坐向不是關鍵,態度才是風水。圖面來源:IDEOGRAM)

那年,我服務的公司,接到一個大型企業總部的設計案。
設計圖剛定稿沒多久,董事長就請來了風水老師,
要為公司裡所有一級主管的辦公桌,依生辰八字排座位。

每一位主管坐的方向、背牆、甚至螢幕朝向,都得經過「算」。
老師忙得像個總指揮,而設計師們——包括我在內——只能在一旁靜靜觀察。

過了一週,老師交出了結果。
每一位主管的坐向都重新排列,連多位總經理的辦公桌都因方位而調整。
最後,連董事長的位子也在「必須調整」的格局裡。

那一刻,空氣明顯凝住。沒有人敢多說什麼。

我們原先提出的設計,是依據景觀、採光、功能與動線規劃的。
董事長看著圖面,沉默了幾秒,最後緩緩地看著我們說:「我還是選你的。」

那是個理性的選擇,也是一種決斷。
只是,沒想到幾年後,公司出了狀況。

幾年後的某天,我打了通電話給當時的對接承辦。
我問他:「那年,我們該不該違背風水老師的話?」
電話那頭靜默了幾秒,只聽見吳先生淺淺嘆了一口氣。

另外一個類似卻是相反的例子是,另外一家小型公司,設計規劃好後,風水老師看了,覺得老闆的位子大好,辦公室的格局也好,完全不用改,不過,也許那年到年底之前會有一點辛苦,但是,那是必須的,過了那年,一切形勢大好。當老闆滿心歡喜之餘,一年多後,公司仍在辛苦的生存者。

命運與方向,常被混為一談

我並不想批評任何信仰。

坐在不同方向的人,思考方式真的會不同嗎?
那麼,坐向不對的人,是不是注定倒霉?現實的答案,往往更樸實。

這位董事長後來的問題,其實不是從那張桌子開始的。
而是從他過去幾十年來一貫的經營方式與策略所導致。

風水老師算的是一個片刻,但命運,是無數個片刻的累積。

風水與責任之間的模糊界線

我們都希望有一種方法能讓一切變得可控。
所以當現實變壞,人自然會尋找理由。
「是不是那年方位錯了?是不是沒有擋煞?」

這樣問,其實是為了安慰自己。
但我常想,也許我們更該問的,是:「那年,我有沒有改變任何做事的方法?」

風水,某種程度上像是一種情緒避雷針,幫助人把「不可控」的焦慮外化出來。但當它取代了責任與反省,就變成了逃避。

對我而言,風水不是該信或不該信的問題,而是該「放在哪裡」的問題。放得對,它能安人心;放錯了,它反而會模糊判斷。

設計師看見的另一種秩序

在室內設計裡,我們常為「朝向」煩惱。
有時候為了採光與動線,我會建議業主調整方向;
有時候為了心理安心,我也會順著文化記憶去設計。

對我來說,風水是一種文化秩序,而設計,是讓這種秩序重新變得有彈性的過程。

我不會否定任何老師的建議,但我更相信,空間的「氣」,來自居住者的狀態。
若一個人長年焦躁、失衡,即使坐在最好的方位,風水也無法代勞。

坐向之外,才是風水的核心

後來我明白,那位董事長的命運,並不是被那張桌子決定的。
風水能提醒人謙卑,但改變命運的,永遠是行為與選擇。

真正的好風水,不在於哪個角度,而在於你如何看待自己身處的方向。
坐向不是關鍵,態度才是風水。

命由心轉,勢在人為

有時候,屋主會問我:「那我該信風水嗎?」
我總是笑著說:「信,但別全交給它。」
信,是尊重文化;不全信,是保留自由。

因為,風水能安空間,但真正能安人心的,永遠是自己。

如果你正面臨「該不該照老師說的」兩難,或擔心自己的格局、朝向、辦公座位影響運勢——不妨讓我們重新從生活使用與動線邏輯開始看。
我會用設計師的角度,幫你釐清:
哪些是文化習慣、哪些是心理安定、
哪些又能用室內設計的方式調整。

一個真正順的空間,不只順氣,也順心。
你需要的,或許不是改朝向,而是重新安放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