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設計不大聲》Vol.10 漂亮的鞋,不一定合腳:從挑鞋說起的設計故事

2025.10.27

(客戶想看透視圖,其實不是為了確認設計,而是為了降低不確定感。圖面來源:IDEOGRAM)

有位客戶曾問我:「為什麼不能先畫彩色透視圖?我想先看看感覺。」
我笑了,反問他:「如果我幫你挑一雙鞋,你只告訴我腳的尺寸,要我給你幾個款式,然後你就決定其中一雙要買,你會就這樣決定嗎?」

他愣了一下,然後笑了。「嗯……好像不會。最好先試穿後,再決定。」

這樣的對話,其實在室內設計的過程中常常出現。
每位屋主都迫不及待的看到「未來的樣子」,但在那之前,有一些看似「還沒開始」的階段,其實才是整個設計流程的關鍵。

平面圖,是生活的第一次試穿

漂亮的鞋子,不一定合腳。同樣,一個好看的空間,不一定適合你的生活。
只有在「試穿」之後,你才會知道哪裡壓腳、哪裡滑、哪裡太窄、哪裡剛剛好。
而平面圖的誕生,正是這個「試穿」的過程。

對屋主與設計師來說,平面圖是設計溝通的起點。
在圖上,你能第一次看到家人動線、家具比例、收納分佈。
你可以沿著動線「走一走」,想像每天的早晨、傍晚,客廳怎麼用、餐桌離廚房多遠、孩子玩耍的地方在哪裡。那些在平面圖上討論出的細節,其實就是你日後生活的形狀。

對我這個設計師來說,平面圖更是一張「思考圖」。
我會透過它去想天花的高度、燈光的節奏、每一道牆能不能讓空氣與光流動得更自然。在那個階段,設計其實還沒被「畫出來」,而是在被「想清楚」。

彩圖不只是好看,而是進一步的溝通工具

許多人誤會設計流程裡的「彩色透視圖」是開場白,但對我來說,它應該是另一個溝通的畫面。

當平面圖定案後、空間功能確立、主空間立面圖完成,那時畫出的彩圖,才真正準確,進行到下一個階段。
它能幫助我們一起確認材料、顏色與氛圍,不再只是想像中的樣子,而是可以實現的畫面。那不是為了取悅誰,而是對作品的尊重。

為什麼要等到那個時候?

因為彩圖需要完整且更多的資訊。
3D 透視圖包含的,不只是牆面和家具,還有天花高度、材質、光線方向與色溫。
如果在格局還沒定案前就畫,就等於在「猜」——猜你的生活方式、喜好、使用習慣。

而我相信,室內設計不該靠猜。它應該是一場細緻的理解,讓空間在生活裡被磨合,而不是被「想像」出來。

平面圖,幫你挑對生活的鞋子

挑鞋子時,你不會只在意尺寸合不合,
還會想:這是上班穿的?旅行穿的?跑步穿的?
不同的目的,決定了鞋的材質、厚度與柔軟度。

室內設計也一樣。
每個家庭的生活節奏都不同,有的注重互動,有的追求安靜;
有的希望開放式廚房,有的需要一點界線。
這些選擇,就像挑鞋的用途——都在平面圖階段被確認、被試穿、被調整。

當格局順了,動線自然了,那雙「生活的鞋」才真正穿得舒服。

設計不是拒絕,而是找對節奏

很多人以為「先簽約、再跑流程」是設計師的防備,但對我來說,那是一種彼此的保障。只有當彼此確認信任、願意一起走這段路,我才能開始真正為你思考:這個家,該如何呼吸、如何休息、如何被使用。

每一次我和屋主討論平面圖的過程,其實就像兩個人一起試鞋,確定那雙鞋真的合腳。

讓設計回到生活的速度

我相信室內設計該是自然生成的節奏,
一步步走,讓空間在圖上先「穿起來」,再在現場「長出來」。

漂亮的鞋不一定合腳,但合腳的鞋,穿久了就會越來越順。
設計也是如此。真正好的設計,不見得一定是第一眼的驚豔,而是住進去後,越來越像自己的那種安穩。

想讓你的家穿得更合腳嗎?

如果你也正在規劃新家,不確定格局對不對、動線順不順、
或只是想找一位能真正理解生活節奏的設計師——我們可以先從一張平面圖談起。

讓我們一起試穿屬於你的生活。一雙合腳的鞋,會帶你走得更遠;
一個合身的空間,也會讓你更自在地生活。

預約室內設計諮詢
和我聊聊你的空間,也聊聊你想要的生活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