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為什麼室內設計不能一開始就看彩色透視圖?

2025.06.26

(圖是設計的結果,不是起點。圖面來源:IDEOGRAM)

設計過程中,很多朋友會問我們:「有沒有彩色的透視圖?我比較能想像。」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完全能理解。畢竟不是每個人都習慣看平面圖或立面圖,透視圖可以幫助許多人更具體地看到未來的空間模樣。這是自然的、也是合理的期待。

但我們也想誠實地分享一個觀點:彩圖的產出,並不是設計的起點,而是設計進展到某個階段後的自然結果。

彩圖背後,是一整套完整的設計邏輯

一般我們看到的彩圖,其實是設計師在完成了平面配置、立面比例、材質選擇、光線安排等一系列思考後,才會進入的一個「定稿模擬」階段。因為一張好的透視圖,背後代表的是設計師對整體空間的理解與推敲——不是只是畫個「好看」的畫面而已,而是代表設計內容已經相對成熟了。

也正因為如此,畫透視圖是很花時間與心力的工作。 若這一步太早進行,很可能後續仍需大量調整,甚至整個方案推翻重來。這不但造成設計時間的浪費,也容易讓客戶誤會「這就是最後的樣子」,反而影響溝通。

那為什麼市面上很多人都習慣先看彩圖呢?

這其實是一種「視覺化想像的習慣」。在媒體、社群平台上,我們經常看到許多設計案從一開始就用精緻的彩圖呈現,甚至連還沒施工的案子,也已經有完美模擬圖,讓人誤以為設計從一開始就該是這麼具體的。

但我們想邀請您思考一件事:如果預算、空間條件、動線需求還沒討論清楚,這張圖到底代表了什麼?

有時候,彩圖只是「為了有圖而有圖」,它可能迎合想像,卻不一定能真正落地。等到實際預算進場時,許多美好的畫面可能都無法實現。那樣的結果,對設計師和業主而言,都不是理想的。

那如果我真的無法想像空間,該怎麼辦?

這是我們最常遇到的情況之一,我們完全理解,也願意提供幾種更有效率又更有彈性的方式,來幫助您理解空間:

1.使用白色模型或簡單手繪草圖

有些3D模型不需上色,只透過比例、光影與空間感,就可以協助客戶理解空間輪廓。這種做法比彩圖更快,也保留修改的彈性。

2. 參考圖與意象材料板(Mood Board

透過類似風格的空間照片,整理出色調、氛圍與材質搭配,幫助客戶建立「空間的感覺」。這種方式更能引導對話,不會一下就定死方向。

3. 階段性的彩圖製作安排

若您確實希望看到彩圖,我們也可以在初步設計完成後,再進行安排,並在設計費用中明確規劃這個工作階段。這樣的安排,能確保圖面是有意義的,而不是僅為畫圖而畫圖。

真正好的設計,是量身打造,而不是圖像堆疊

設計的本質,是建立在理解屋主的生活習慣、空間節奏與實際條件上。彩圖雖然美麗,但它只是眾多表現方式中的一種。如果過早投入太多資源在表面圖像,而忽略了背後的結構與邏輯,反而可能讓設計走向「看起來很美,實際很難落實」的方向。

所以,我們在流程安排上,會把彩圖放在設計確認後的「視覺定稿階段」,確保它是設計成果的延伸,而不是過早的想像投影。

設計是一場對話,不是一張圖的答案

我們非常歡迎您表達想法,也會陪伴您一步步把模糊的想像轉化為清晰的空間。設計不該只是圖畫給你看,而是我們一起討論、一起對焦、一起慢慢找出適合你的答案。

若您對設計流程仍有任何疑問,也歡迎來和我們聊聊,我們樂意用更自然、生活化的方式,陪你把空間的樣子慢慢勾勒出來。

想了解更多設計流程與合作方式?

歡迎預約諮詢或私訊我們的社群帳號,我們會在不催促、不推銷的節奏下,與您討論屬於您的空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