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設計現場不NG》Vol.7 現場很髒,是不是偷工減料?

2025.06.27

(裝修工地在完工之前,永遠呈現混亂中有秩序的狀態。圖片來源:台北內湖科技公司辦公室施作現場)

有些屋主第一次走進施工現場時,會大吃一驚:「這麼亂?是不是有偷工減料?」
鋪著粉塵的地板、滿地的木條與紙箱、牆上還貼著藍色膠帶,工具、梯子、油漆桶散落四處。這種景象,與屋主想像中「美感設計」大相逕庭,也難怪有人懷疑:這樣的工地,真的專業嗎?

但你知道嗎?「現場很髒」「偷工減料」。實際上,專業工地有它該有的模樣,而這個模樣,是根據實際作業流程、工序安全與時間效率決定的。表面看似混亂,其實背後暗藏著秩序。

什麼叫「工地不是樣品屋」?

「工地」與「成品」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階段。

在成品階段,空間經過清潔、整理、布置、打光、拍照,整齊且有氛圍;但在施工階段,所有流程仍在進行中,有切割、有噴漆、有打磨、有打牆敲地板,現場會髒、有聲音、有工具,都是必然的。

專業的工班不會一邊做事一邊清潔,只為了讓工地「好看」。那樣反而會增加不必要的時間成本、降低效率,甚至干擾施工安全。

所以,若你走進現場,看到地板有養生墊但上面仍有灰塵、看到油漆桶沒收起來、看到桌上有食物袋,都不代表「偷工減料」。要判斷是否專業,重點不是「乾不乾淨」,而是「有沒有秩序」。

如何辨別「有秩序的工地」?

一個合格、專業的工地,雖然難免會有凌亂感,但應該具備以下幾個基本特徵:

明確的分區標示

像是走道是否貼有「小心施工中」的膠帶,牆面上是否有工程備註標籤、記號標示不同位置的設計調整。

有計劃的材料堆放

建材與工具是否集中放置於固定區域,而非隨手亂丟?若電線、地板材料或木作零件堆放得井然有序,代表施工團隊有流程管理概念。

養生保護是否到位

門框、窗框、地板、樓梯等應有保護板、紙板、布料或塑膠套包覆,避免碰撞、刮傷,顯示對後續完工品質的重視。

有工程日誌與回報制度

專業設計師與施工團隊通常會定期拍攝現場照片、記錄工程進度、提出修正或進度調整回報,這是設計端對業主的責任與信任建立。

「偷工減料」是什麼?真正的判斷方式

真正的「偷工減料」,不是靠看現場髒不髒就能判斷,而是要透過驗收項目、工法細節與圖面符合度來認定。例如:

  • 木作櫃體內部有無貼皮處理?
  • 地板是否使用足夠的彈性墊層?
  • 牆面是否經過兩道批土與打磨?
  • 水電線是否有標示與固定?

這些「看不到」但卻影響耐用度與安全性的工法,才是關鍵。

設計師會透過現場監工與照片記錄,幫助你掌握這些細節,而不是單憑現場視覺印象下判斷。專業團隊還會設有驗收節點,像是泥作收邊、木作定位、水電測試等,每一階段都會確認是否符合標準。

作為屋主,該如何安心參與?

如果你是屋主,面對「看起來很亂」的工地,可以這樣做:

  1. 信任你選擇的設計師與工班,並請求定期回報
    不要用情緒性語言或單一畫面做評斷,例如「你們這樣太亂了吧?」而是詢問:「目前施工是否在進度上?有什麼需要我協助的?」
  2. 詢問關鍵節點的完工狀況
    與其問「怎麼那麼髒」,不如問:「上次提到的水電收尾,已經完成了嗎?有紀錄嗎?」
  3. 定期與設計師對話,建立安心的節奏
    若你習慣視覺化回報,可請設計師用簡單圖表說明每週進度,或用照片與備註幫助你了解正在做什麼。

空間不是一蹴可幾的美照,而是一步步築起的信任與節奏。
如果你也正在尋找一個能細心陪你走完施工期、不只做設計、也在意落地與品質的團隊,歡迎和我們聊聊。我們懂你對家的期待,也懂怎麼讓這份期待安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