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設計現場不NG》Vol.6 家具什麼時候可以買?

2025.06.25

(別急著先訂製傢具,設計師會提醒你下單的時機。圖片來源:IDEOGRAM)

在室內裝修的過程中,「家具」往往是讓屋主最興奮的一環。比起看不懂的施工圖與材料清單,家具是看得見、摸得著、可以想像未來生活樣貌的具體物件。許多人一聽到工程啟動,便急著上網逛家具、跑展間試坐、甚至提早下訂心儀的款式,好像這樣才能讓家一步步成形。

但,設計師最常提醒的一句話是:家具不是越早買越好,而是買得剛剛好才重要。

你可能沒想過,家具買得太早,帶來的不是成就感,而是一連串後悔與麻煩。

家具買太早,三大常見風險

1. 尺寸出錯,退無可退

許多屋主依照設計圖面上的數據就下訂家具,認為只要照著圖面走不會有問題。但實際上,現場施工往往會因材料厚度、施工手法、收邊處理等因素出現些微尺寸差異。你以為剛好的沙發,結果進不了門;你選定的衣櫃,竟然正好壓到插座或擋住窗簾。

這種「一公分都差很多」的困境,不僅尷尬,還會導致退貨困難、重買浪費,甚至要拆除部分工程重新調整,得不償失。

2. 風格跳Tone,失去整體感

在設計風格還沒完全確立時先買家具,極容易導致後續空間呈現混亂。你可能原本是喜歡無印風,但逛到某品牌的美式大沙發太舒服就直接下訂,結果等空間落成時才發現,它和整體空間格格不入,怎麼擺都不協調,連設計師也難以補救。

風格不一致,不只是「不好看」而已,它也會讓整個家的氛圍失衡,甚至影響你的情緒與使用體驗。

3. 收納、動線與使用感受皆受影響

家具不只是裝飾,它會實際影響你日常生活的流動。過早購買家具,很容易忽略實際使用時的便利性。例如:

  • 餐桌與牆壁距離不足,椅子一拉就撞牆
  • 床邊走道太窄,早上起床會踢到角
  • 書桌太大,導致光線被擋,閱讀不便
  • 沙發太深,冷氣直吹頭部造成不適

這些都是從生活細節中累積出來的困擾,往往不是照片上看得出來,而是等你真的開始住進去後,才發現哪裡不對勁。

家具該什麼時候買?請記住這個節奏

【早期階段】:先不要買,只要「蒐集資訊」

當設計師還在討論格局與風格的時候,你可以先蒐集喜歡的家具品牌、材質與樣式當作參考,與設計師分享你的品味與偏好,但不要急著下訂。這階段重點是建立「溝通基礎」。

【中期階段】:開始「搭配與討論」

當設計初步定案、風格確立、平面配置穩定後,就可以進一步討論家具尺寸與擺放方式,並將家具納入整體設計的一部分。這時候也可以安排展間試坐或廠商諮詢。

【後期階段】:80% 施工完成,再「下訂與安排配送」

建議等到泥作、油漆、木作等主要工程完成,空間輪廓穩定、可實際丈量尺寸時,再進行下訂。這時不僅能確保尺寸正確,也比較容易安排物流、避免塞住動線。

家具不是補上去的,而是「生活設計」的一部份

設計師在空間規劃時,通常已將家具的位置與角色納入考量。例如:

  • 某張沙發與背後燈光形成閱讀角落
  • 某張床架的尺寸與窗戶距離剛好能捕捉自然光
  • 餐桌正對一面藝術牆,兼顧美感與實用

換句話說,家具不是最後「放上去」的物件,而是從設計之初就內建於空間中的靈魂配件。

提早買,只是心理上覺得踏實;買得對,才是真的住得舒服。

家具不是早買早安心,而是剛好才安心

在空間還未成形前,就急著把家具帶回家,往往會為未來的生活埋下許多不便與遺憾。設計是一種節奏,也是一場對生活細節的深刻理解與安排。當一切準備就緒時,你所選擇的家具,不只是物件,而是你生活態度的延伸。

讓我們一起,在對的時機,選擇對的物件,打造真正適合你的家。

如果你也在為家具何時購買感到迷惘

我們樂於陪你從生活習慣、空間規劃,到家具配置,一起慢慢走過這段過程。
讓每一件家具,不只是買得漂亮,更放得恰當、用得舒服。

歡迎與我們聊聊你的想法,也許從一次對話開始,能幫你釐清最需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