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施工現場不NG》Vol.2 設計師每週工地回報,應該包括什麼?

2025.06.23

(工地週報的呈現,作為監督工程進度的重要工具。圖面來源:IDEOGRAM)

設計圖完成後,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

裝修現場從來不是靜態的展覽空間,而是一個每天都在變動的實戰場域。

而設計師,除了在圖面上思考美感,更是在現場負責溝通、把關與協調的人。

在這一系列文章中,我們將一步步帶你了解:

從開工第一天、到驗收完工,設計師在現場到底做了哪些事?

而身為屋主的你,又可以期待哪些回報與支持?

有些屋主以為:「施工交給設計師就好了,不用我管太多。」
也有些人相反,想掌握每一根電線、每一張板材,於是天天跑工地,結果越看越不安。

這兩種極端,其實都會讓裝修過程變得失衡。

真正理想的狀態是你不用每天跑現場,卻對每週的進度與關鍵選項了然於心。
而這,正是「設計師定期工地回報」的價值所在。

客戶不是現場管理員,但不能是資訊孤島

裝修是一場長達數月的合作過程,你是屋主,是空間最終的使用者,也同時是出資者。

你當然不該被邊緣化,也不需要變成現場監工。

所以,好的設計師會知道:如何把關鍵資訊整理好,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回報給你,而不是讓你看不懂的施工術語,或丟一堆亂七八糟的照片讓你自行判斷。

每週的回報,其實就像是「一次專業濃縮的進度會議」,該讓你知道什麼?該省略什麼?都需要被精準設計過。

那麼,「每週回報」應該包含什麼內容?

以下是我們認為一份實用、清楚、具備價值的工地週報應具備的五大核心內容:

1. 完成項目摘要

  • 水電管線拉設完成多少?
  • 木作是否開始進場?
  • 牆面是否已粉刷第一道底漆?

簡潔列點呈現,讓你在一分鐘內掌握「本週做了什麼」,而不是一堆照片自己猜。

2. 現場實景照片對照設計圖

  • 拍攝角度需固定,便於比對(如:客廳全景、廚房天花板、浴室磁磚區)
  • 若有異常,需特別標記或附文字備註說明

這些照片不是為了炫耀進度,而是幫你用「看的懂的方式」與圖面對照,真正看出「做得對不對」。

3. 預計下週施工項目

  • 例如:「下週將進行天花板封板,請確認燈具點位與冷氣風口尺寸」
  • 或者:「下週預排系統櫃進場,需確認把手樣式與材質」

這一項,讓你能提前做決策、避免延誤與追加成本,也是設計師最應該幫你把關的環節。

4. 若有異動或變更,需說明原因與影響

  • 例如:「因現場牆面有主樑,窗邊書桌長度縮短 10 公分」
  • 或者:「原訂牆面磁磚缺貨,建議替代方案附圖如下」

不隱瞞、不美化,讓你理解「為什麼要改」與「改了會有什麼差別」,而不是完工才後知後覺。

5. 屋主需協助或確認事項

  • 像是:「請於下週前確認餐吊燈款式與尺寸」
  • 或者:「現場有冷氣廠商需配合開孔,請確認到場時間」

這部分是「你該出手的時機」,協助你用最小的心力參與最關鍵的決策點

一份好回報,不只是告知,而是讓你「真正參與」

許多設計師覺得:「這些內容我們內部自己掌握就好啦,不用特地整理給客戶。」

但從業主的角度來看,「我是不是能信任這個團隊」、「我有沒有被遺漏」,往往來自這些細節感受。

每週的定期回報,不只是資訊傳遞,更是:

  • 建立信任的節奏
  • 減少誤解與溝通成本
  • 增強屋主的參與感與掌控力
  • 提前發現問題、提前修正、避免遺憾

當設計師願意主動說明,你就不用一直追問;當流程有節奏,屋主才有餘裕期待。

我們怎麼做?

以我們工作室為例,我們會:

  • 每週固定整理一份「工程週報 PDF」給屋主,內含以上五大項目
  • 附上簡潔摘要與一段總結語(讓你快速掌握要點)
  • 有需要現場確認的事項,會事先用 LINE 或電話提醒
  • 若有重大變更,會再單獨列出「需決策專區」,幫助你集中處理

我們相信,好的設計不只體現在完工結果,而是在整個過程中,讓屋主始終感受到被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