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設計師不能靠網路上美美的相片就好,一個好的合作關係從建立信任開始。圖片來源:IDEOGRAM)
找設計師,不只是挑風格、比價格,更是挑一個你能信任、能好好溝通的夥伴。這個系列,陪你釐清關鍵問題,少走誤會的彎路,找到真正適合你的設計合作方式。
設計師不是占卜師,也不是會讀心術的人。
第一次見面,若你只說「我想要溫馨感」「不要太複雜」「喜歡北歐風」,那麼對設計師來說,就像接到一張沒有地圖的航海任務:方向模糊,目標不清,只能靠猜。
很多業主會以為,「我不是專業的,說不出什麼太具體的沒關係,反正設計師會幫我想」。這句話有一半沒錯,但另一半卻可能讓整個合作變得辛苦又效率低下。
畢竟,設計,是一種「共同思考生活方式」的過程,不是單方面的美感輸出。若你只想著要讓設計師主導一切,而沒有讓他了解你真正的需求與生活樣貌,那麼再厲害的設計,也可能無法貼近你的日常。
第一次見面,其實是一場雙向理解的開始。
對設計師來說,是快速掃描你的個性、價值觀、對家的想像;對業主來說,則是觀察設計師的專業度、提問方式、理解能力與風格語言是否相符。
這一場見面聊得好,彼此就能加速信任與對焦;聊得模糊,後續會反覆修正、誤解、甚至產生不必要的摩擦。
以下是我們建議你帶上的「第一見面四寶」:
1. 居住需求清單:誰住?怎麼住?有什麼生活習慣?
請寫下你家的家庭成員、每個人的生活作息與特殊需求,例如:
你不需要用設計術語,只要真實描繪出生活就好。這些資訊會成為設計師最關鍵的起點。
2. 空間現況資料:照片、格局圖、平面圖
若是舊屋改造,請拍下屋況、格局、採光與現場狀況,這樣設計師可以初步判斷結構限制與施工條件。
若是新成屋或預售屋,也請準備建商附的平面圖、建材表與設備說明,避免資訊不對等,設計師才能快速進入狀況。
3. 預算範圍與執行時程
這點最常被忽略,卻最影響設計策略與實作可能性。
請務實思考:你預計花多少?包含不包含家具與空調?希望什麼時候入住?有無特殊時程限制?預算不必精確到每一元,但請提供合理區間。
設計師不是只做「夢想」的人,也要協助你在現實條件中落地實踐。沒有預算,設計就無法精準出手。
4. 風格喜好參考圖(但別太執著)
你可以提供 Pinterest、IG、小紅書、雜誌截圖等風格參考,但請記住:
這些只是「參考」,不是「範本」。
好的設計會吸收你喜歡的元素,但不會直接複製貼上。設計師會依據你的空間條件、預算與生活方式,轉化出屬於你的風格語彙。
很多人來第一次見面時,會說:「我什麼都不懂,你們說就好。」
但這樣的見面,其實效果最差。因為雙方沒有對話基礎,只能停留在表層。
其實你比你想像中更懂自己的生活,請大方說出你對家的所有想像、矛盾、甚至擔心。設計師不是占卜師,但他是一位善於「提問」與「整理」的人,只要你願意說,設計師就能引導出真正屬於你的答案。
真正順利又成功的設計合作,不是從美學開始,而是從理解開始。
第一次見面不是談風格,也不是講預算,而是一起拼湊出你心中理想生活的輪廓。
設計師不怕你有很多想法,反而怕你一開始就什麼都不說。因為溝通得好,設計才走得穩。
不管你對風格是否已有想法,只要你願意開口,我們會聆聽,整理,並轉化成一個專屬於你的空間提案。
讓我們從一次誠實的對話開始,邀你預約第一次見面,說說你理想生活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