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現場的進展順利與否,需要屋主、設計師及施工師傅的三方配合。圖片來源:竹北楊公館施工前後相片)
裝修期間,是夢想實現的階段,也是磨合與考驗最多的時刻。
許多屋主懷抱期待走進現場,卻也常常帶著疑問與焦慮離開—
可以改這裡嗎?為什麼現在不能動?怎麼師傅都不理我?
這是一個專為未來會經歷設計與施工的你所寫的系列,
我們將用實例拆解、理性說明與真實情境,
分享那些「不能現場說」、「說了也不會改」的工地眉角,
讓你在充滿粉塵與期待的過程中,
少一點誤會,多一點安心,
一起走得更順、更穩、更有信任感。
在完工前,對於未成型的工地,屋主總是會有各種想法。但有個常見且總是造成麻煩的情況是:
現場直接說「這裡修一修」、「這裡我要改」,請師傅現場就作了。
看起來很合理,但實際上這個動作對工地、工作流程、成品質量、生態一點都沒有好處,還會造成下列問題:
1. 破壞流程與責任分布
師傅按照屋主的指示做了,最後被設計師問說:「怎麼會沒照圖面施作?」屋主也說「我只是說話而已」,責任落得不清不楚。
2. 無明確的指示,數量計算不明
在現場要求改動,有時認為很簡單。但一個簡單動作,可能造成工程延誤、新材料得重新訂,生成額外工時與費用。
3. 破壞平衡與信任
師傅對事未完成就被指揮,心裏難免生緊張。工班的默契、討論、作業習慣會被破壞,而產生不確定感,這是會影響工地質量的。
4. 最後成品與圖面不同裡,就沒保固
發生過的現場古怪有一堆:
很多屋主(或屋主的朋友)都是出於好意,想「看一眼」、「短短說一聲」就好,但就是這點点差異,總會亂了整個工地。
重點是:不是不能說,也不是不能懷疑。而是得有流程、規則、互相的信任與說明。
設計圖和設計師有他它存在的意義,不是放著好看而已。如果現場都能說一句「我要改」就改,那就沒有一個工地是完整、有性格的。
成熟的屋主、最懂得現場不該做什麼
當你能對現場「先等」、「先拍」、「再作溝通」,而不是現場指揮,工作流程、質量,才會真正的被實現。
還沒開工嗎?把這篇讀一遍再開始,可以避免兩個月後的麻煩! 已開工了?把這篇分享給家人或朋友,一起實行現場秘訣! 如果你需要的是穩定、配合度高、實踐有感的設計團隊,歡迎私訊我們,讓你的住家裝修可以順利的被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