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這不只是設計》No.18 「便宜又好」的迷思,可能讓你付出更大的代價

2025.06.11

(國產車的價格 V.S. 進口車的品質?圖片來源:IDEOGRAM)

在這個系列裡,我談的不是設計風格,也不是作品多美。

而是設計背後,那些沒那麼顯眼、卻攸關合作的信念與選擇—

為什麼我不參加免費競圖?

為什麼我願意慢慢聊、卻不願意隨便畫?

為什麼我相信尊嚴、信任與專業,也是一種商業邏輯?

如果你也正在找設計師,或者剛好想找一種比較安靜、但穩當的合作方式,

也許,這裡的文章,會讓你認識我多一點。

我們很常聽到這句話:「我們想找便宜又不錯的設計。」

這句話沒有錯,但也最容易讓整個專案,走向一個沒有人真正滿意的結果。

原因是:「便宜」和「好」,本來就是不同的方向。

偶爾會重疊,但那只是運氣,不是常態。

舉個例子,你可能會遇過這種狀況:

費用很便宜,但裝修過程中各種追加預算、甚至有些工法處理粗糙;

報價單看起來簡單漂亮,但設計不包含驗收、不包含後續的細節收尾;

施工進行到一半,你才發現有些選項其實根本不含在你以為的預算內。

這些狀況的共通點是:

在一開始討論預算時,沒有人幫你把話說清楚。

設計從來都不只是圖面,裝修也不只是硬體。

真正的專業,是幫你把每一筆錢用在對的地方、

讓你花出去的費用,都對得起未來住進去的每一天。

如果設計師只是一味地說「我可以比別人便宜」,那你該問的是:

「那差的那一部分,是誰要負責?」

如果沒有人負責,那很可能就是你在搬進去之後,才會慢慢補起來的遺憾。

「便宜又好」不是不可能,但在你相信這句話之前,你更需要一位可以把細節講清楚、把風險說明白的人。

因為你想要的,不只是花得省,而是住得安、睡得穩。

預算永遠不是問題的全部。

真正讓你安心的,是有人願意幫你看見全貌。

如果你還沒開始找設計師,我們可以先從看懂報價單、釐清風險開始。

不為接案,只為讓你住得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