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圖面上的設計想法,都落實到家中的每一個角落的時候,就能明白:室內設計,不僅僅是一張張圖面而已。圖片來源:IDEOGRAM)
在這個系列裡,我談的不是設計風格,也不是作品多美。
而是設計背後,那些沒那麼顯眼、卻攸關合作的信念與選擇—
為什麼我不參加免費競圖?
為什麼我願意慢慢聊、卻不願意隨便畫?
為什麼我相信尊嚴、信任與專業,也是一種商業邏輯?
如果你也正在找設計師,或者剛好想找一種比較安靜、但穩當的合作方式,
也許,這裡的文章,會讓你認識我多一點。
有些人找設計師,開口第一句就問:「可以只幫我畫圖嗎?我自己找工班就好。」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很合理。
畢竟,分工嘛。圖是圖,施工是施工。
但,真的只是這樣嗎?
設計圖,不是一張張「美化空間的參考圖」。
它是一套可以指揮整個空間成形的語言。
如果沒有設計師的現場把關與轉譯,圖面跟實際落地的成果,會差得非常遠。
更不用說,在裝修過程中,工班會遇到的大小問題,從施工順序、材料選擇,到實地調整,
只畫圖卻不介入現場的設計師,根本無法預料這些狀況,也無法為你解決。
所以你該問的,不是「可不可以只畫圖?」
而是:「這個設計師,願不願意為最終的完成度負責?」
如果你只是想要「參考圖」,網路上隨便一張都很美。
但如果你希望打造一個你能真正安心居住的空間:你需要的不只是一張圖,而是一個從頭陪到尾的專業。
你不只是買圖,而是買一段完整的空間實踐歷程。
你要的是落地的結果,而不是紙上的想像。
圖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如果你不想讓「原本很美的設計」在施工後變了樣,
不妨花一點時間,讓我們聊聊完整設計與執行的差別。
這不只是畫圖,是幫你把理想生活落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