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找到對的設計師》Vol.9 你在找設計師?還是找一個執行者?

2025.08.31

(先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性質的設計師,才能事半功倍。圖面來源:IDEOGRAM)

有些人在開始裝修之前,心裡其實早有定見:格局要怎麼改、櫃子要怎麼做、地板選哪一種、沙發放哪邊……甚至會帶著參考圖片和範例要求:「幫我照這樣做就好。」這樣的態度,乍看之下好像很有主見、很有效率,但其實潛藏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你到底是在找設計師,還是找一位幫你執行想法的人?

這篇文章,想帶你釐清這兩者的差異,幫助你重新思考:「我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合作關係?」

設計師不是單純的執行者,而是思考的夥伴

當你找上設計師的那一刻,其實代表你願意讓對方參與你的生活規劃與空間重構。這不是單向下指令的雇傭關係,而是一次深入合作的開始。

設計師的價值,不在於「能不能把你給的照片做出來」,而在於他能不能根據你家的條件、生活需求、預算限制,提出更全面、更合理的空間建議。
他看到的,不只是漂亮的表面,而是你可能沒注意到的動線錯誤、光線死角、材料風險、收納盲點,以及生活習慣和設計之間的矛盾。

執行者的工作,是「把你說的做出來」;而設計師的角色,是「聽你怎麼說,想你沒說出口的,然後一起找出更適合的解方」。

看起來有想法,卻沒整合過:最常見的誤區

「我有找很多圖片哦,這樣你比較知道我要什麼。」

這句話其實很常見,客戶通常是善意地提供參考,但問題在於──這些圖片背後的邏輯一致嗎?彼此風格相符嗎?適合你家空間條件嗎?你的生活方式能配合嗎?還是只是單純「看起來喜歡」?

若設計師只是照單全收,毫無整合與判斷,那麼最後的成果很可能就是一個拼貼的空間:每個角落各說各話,看似有趣,實則雜亂。

圖片是工具,不是答案。它們可以用來引導風格喜好、討論空間氛圍,但設計師的任務,是從中抓出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再回應你生活裡「用得到的」部分,而不只是「看得到的」部分。

你需要的是「專業」,還是「順從」?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選擇。

若你內心真正想要的,是有人能快速照你的想法執行,那麼你可能適合找的是工班、畫圖員、施工統籌──他們能快速提供執行力,價格也可能更平易近人,但他們不一定會替你考慮長期使用的細節或整體美感。

而若你希望空間能提升生活品質、減少未來維修負擔、兼顧美感與實用、在預算內達到最佳效果,那麼你需要的是一位有整合思維、有生活敏感度、能主動提問與分析的設計師。他可能不會什麼都照你說的做,但他會跟你一起把事情做「更好」,甚至是你沒想過的好。

專業,不代表要你完全聽話;

合作,也不是你出一張嘴就好。

好的設計合作,必須是一來一往的信任過程。

你提供的是生活內容、空間背景與偏好;設計師提供的是專業經驗、邏輯統整與預見能力。
設計圖是一層層推敲出來的結果,而不是某一方單方面定案的產物。

若你願意開放一點,不急著主導全部方向,會發現設計師其實也會從你身上學到很多──你們之間的討論會讓設計變得更精準、更貼近日常。

反之,若你只是想找一個代筆畫圖、執行命令的角色,那麼設計師的價值就被壓縮了,他只能照著你說的做,而無法真正讓空間「為你而設計」。

選擇設計師,也是在選擇「你想如何被對待」

若你希望被理解、被引導、被提醒盲點,那麼請尊重設計師作為思考夥伴的角色。
若你只希望快速執行,請先確認是否真的需要「設計」這件事,還是只要「製作」就夠了。

畢竟,設計的本質,是替你整合與創造,而不是順從與執行。

如果你正在找一位能與你對話的設計師,而不是只聽命行事的執行員──歡迎來找我們聊聊。或許,我們可以一起設計出一個,比你想像中更適合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