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書櫃後的隱性的收納空間。內湖科技辦公室)
說到收納,很多人腦中浮現的畫面,是那種高高大大的白色系統櫃,或是賣場裡成排的塑膠抽屜盒。
於是我們開始有一種錯覺—
「收納」是一件很現實、很不美、會毀掉設計感的事情。
但在我看來,真正厲害的收納,不是大聲說自己存在,而是悄悄地讓生活變順。
空間要好用,收納當然不能少。
但空間要耐看、舒服、有節奏,收納也不能「太明顯」。
這聽起來像是矛盾對吧?
但這正是設計要處理的事情——
如何讓「東西有地方放」,但「不讓這個地方搶掉空間的呼吸感」?
我們常說一個空間「乾淨、安靜、簡單」很好看,
但這種「乾淨」不是物品少,而是視覺上乾淨、邏輯上有序。
這時候收納不是配角,而是設計美感的支撐結構。
什麼叫隱形收納?舉幾個例子你會立刻明白:
這些設計,都在說一件事:
收納不一定要被看見,也可以和空間風格融為一體。
你不需要在每個牆上都掛一組吊櫃,
也不需要用「不想看的顏色」去妥協收納實用性。
因為真正的收納設計,是服務你,不是犧牲你。
很簡單,因為很多人以為收納就是量體愈大愈好。
但其實——設計不是在「比大」,而是在「比剛好」。
例如你明明只有五個包包,卻做了一整面高櫃,
最後不是空著一半,就是忍不住買更多填滿它。
設計是:幫你量出你現在真正的生活樣貌,
然後創造出剛剛好的容器,
藏住你不想看見的,留下你喜歡看見的,這才是收納的審美。
有一位案主跟我說:「我不想我的家裡像倉庫。」
我理解他不是不需要收納,而是不希望收納破壞了家的氛圍。
所以我們在設計中用了這幾種方式:
完工後他說:「我沒想到原來收納也可以美成這樣。」
我聽到這句話特別有感,因為這表示——
我們終於讓收納這件事,不只是實用,也有了審美存在的資格。
有些設計會在燈光、造型、建材上下很大功夫,讓空間一眼看去「很有特色」。
但我想做的是另一種設計:
不是急著讓人看見什麼,而是讓人感受到什麼。
這些,其實就是收納在做的事,只是它從不出聲。
如果你也以為收納就是一堆醜櫃子,那我很樂意讓你看到另一種可能:
一種看不見的收納設計,
既藏得住生活,也撐得起美感,
不必選邊站。
歡迎你與我聊聊,我們可以一起讓設計變得安靜,但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