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舊空間,變成你真正喜歡的家。圖面來源:IDEOGRAM)
中古屋裝修,是這幾年許多屋主會面臨的課題。
一方面,房價高漲讓人們更願意選擇已有格局的中古物件;另一方面,這類物件通常位於生活機能完善、交通便利的成熟社區——加上好的鄰里關係與完整公設,讓「重新整理一間老屋」,比你想像得更有價值。
但也因為這樣,中古屋的裝修,不只是風格翻新這麼簡單。
在台灣,許多人會把「中古屋」和「二手屋」當作同義詞來用,雖然沒有錯,但其實還是有一點點細微差別。
簡單來說,所有中古屋都是二手屋,但不是所有二手屋都算中古屋。
而本篇討論的對象,就是這類「屋齡偏高、設備老舊、需要全面更新」的中古住宅。
你可能會問:「我就只是想重新裝修,為什麼要整間打掉重來?」
關鍵在於,中古屋的內部,多半存在這些問題:
1. 管線老舊,是看不見的地雷
很多人會問:「插座不夠怎麼辦?冷氣老是跳電怎麼辦?」其實根源在於電線與水管早已不堪負荷。台灣的許多中古屋在建造時,根本沒有設想今天家庭電器的使用密度,更不用說空調設備、水壓需求都提高了。
全面翻新,就是為了把這些結構性的問題,一次處理到位,而不是日後一點一滴修補。
2. 牆體裂縫,不一定馬上出事,但不能忽視
地震頻繁是台灣的日常,時間久了,牆體出現輕微裂縫、磁磚膨共,都是常見現象。雖然不是立即性的危險,但若有預算,也建議這時就一併做補強與整合性設計。
3. 原有格局,不等於現在的生活
早年的空間規劃習慣,跟現在差距很大。比方說過多小房間、廚房與餐廳分離、浴廁不通風、缺少收納空間等。這些格局上的痛點,是很多屋主決定全面翻新的主要原因。
在我們的實務經驗中,中古屋的設計,與新成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你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已有痕跡」的地方重新出發。
✦ 尊重鄰里關係,是最基本的設計考量
多數中古屋位於公寓或大樓中,施工難免會影響樓下、隔壁,尤其是拆除或打鑿工程,更需要提前溝通與配合管理室流程。我們常說,好設計不只是漂亮,而是讓屋主住得安心、與鄰為善。
✦ 不只重風格,更要重機能與長期使用
因為是全新的開始,建議在初期就先釐清這些問題:
這些問題,往往都能在設計前期就透過討論與模擬,找到專屬於你的解法。
我們曾經協助一位長輩,翻新一間位於台北內湖區的老電梯公寓。屋齡超過30年,原本牆面龜裂、水電配置老舊,每天都在擔心什麼時候會壞掉。
在我們的設計規劃下,他們做了以下幾件事:
最後,他們說了一句讓我們印象深刻的話:
「終於有一個空間,是我們可以安心過生活的地方了。」
給正準備翻新中古屋的你:三個小提醒
設計,是讓你重新擁有空間的方式
每一間中古屋,都有過去的痕跡,但那不等於不能重啟。
當你選擇重新裝修,你不是只是整理空間,而是重新選擇你想過的生活方式。
我們深知這樣的轉換不容易,也需要信任與陪伴。
如果你正站在這樣的路口,歡迎與我們聊聊。也許,只是一個對話,就能開啟你理想生活的藍圖。
想知道你的中古屋該怎麼翻新最適合你?
讓我們幫你釐清盲點,打造真正屬於你的家,與設計師聊聊未來的生活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