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設計不大聲》Vol.6 室內設計的價值,不能用價格來定義

2025.08.12

(很多人把價值與價格綁在一起。圖面來源:IDEOGRAM)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辯的。

前幾天,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短影片。
講話的人氣勢很強,他說:「千萬不要花錢裝潢,因為那不會讓你的房子增值。」
下一句,他更是用一種「我有內線消息」的口氣補了一句:「連我一個做設計的朋友,自己買房也沒有裝潢。」
聽到這裡,我不由得笑了一下。
這位發言者,是房地產開發業者。這樣的邏輯,放在保持身心健康上面的話,就變成這樣的說法:「反正,人到最後都會老,都會離開人世,所以,不要投資在保養自己上。」

我不是要反駁他觀點。
但我想把這個現象,稍微拉遠一點來看。

不裝潢,就等於更聰明嗎?

這幾年,「房子會不會升值」成了很多人買房的唯一思考點。
但很少人問:「我想不想好好住在這個地方?」

如果把住家當成一項商品,自然不需要在意使用品質。
就像你買一台投資型機車,是為了短期出租,那你大可不必花時間打蠟、裝配件、改座墊。
但如果這是你每天騎、每晚要停在樓下、每天摸得到的東西,會不會想讓它更合用、更順手、更像自己?有一句話不是這樣說嗎:「自己吃,吃好一點!」

這就是價值觀的不同。

他說的那位設計師朋友,我們不認識

但我們認識很多願意為生活投注心力的人。

那段影片裡,話語權是站在賣房者身上的。
他說:「我的設計師朋友都沒裝潢,所以你也不用。」但我們不會這樣說話。

因為,我們認識的客戶,每一位都很清楚自己要什麼。
有人說:「我就是要簡單過生活,不需要裝潢,家具進來就好。」這樣我們也尊重。因為,這是他的選擇。
也有人說:「我這輩子可能就買這一間房,想要讓它真正像個『家』。」那麼我們會好好聽,慢慢做。

我們不會強求所有人都重視設計,
但我們也不接受有人貶低設計的價值,來襯托其他選項的合理性。

室內設計不只是為了讓房子升值

而是讓房子真正變成「你能在裡面好好生活的地方」

我們遇過很多案例。
從買房那刻開始,家庭的生活才真正展開。
有些屋主在裝潢前經常吵架,後來因為空間被設計得更流動、更貼近彼此,反而讓彼此關係變好了。
也有剛搬進新房的長輩,第一次覺得進出浴室不再是種壓力,能獨立使用空間而不被干擾,這對他們來說,是尊嚴的體現。

如果這些不是「價值」,那什麼才是?

我們不需要去反駁地產業者的說法,因為那本來就不是同一條路上的事。
他們的任務,是把房子交出去。
我們的任務,是讓住的人真正進得來,留得住。

裝修不是浪費錢,而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不會對著市場高喊:「快來裝潢!」
我們只對那些心裡早有答案的人,輕聲說一句:

你想住得好,那我們可以一起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