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輕鬆面對裝修痛點》Vol.11 你是不是覺得設計師講的你都聽不懂?

2025.08.03

(專業語言太多,感覺自己無法參與討論?圖片來源:IDEOGRAM)

當「專業」變成距離感,我們該怎麼重新連上頻道?

「設計師說的話,我其實聽不太懂……
這句話,你是不是曾經在心裡悄悄地說過?

有時候,你明明已經坐在圖紙前一個多小時,但腦中還是空白一片,嘴角只能不斷點頭,內心卻吶喊:「我其實不太確定自己剛剛到底答應了什麼。」

你不是不認真,是語言不一樣

有些人以為,聽不懂是自己不夠用功、不懂設計。但真相往往是──這其實只是「語言不一樣」而已。

每個專業領域都有自己的詞彙。設計師說的「天花板落差」、「風口尺寸」、「動線流向」、「材質質感」,這些詞,在他們的世界中是日常,但對一般人來說,卻像是外星話。

你不是真的不懂設計,你只是需要有人「翻譯」,幫你把那一張張線條,重新說成人話、生活語言。

說得太專業,不代表比較厲害

我們遇過不少客戶,第一次來聊設計時就說:「設計師啊,我很怕專業名詞太多,我會緊張。」也有人說:「之前找別人,常常被唸『這不是常識嗎?』後來就不敢再問了。」

但其實,會講專業語言不難,會講「讓人聽得懂的語言」才是難。

有經驗、有耐心的設計師,會知道什麼時候該講結構、該講細節,但更知道──
你不是來當設計師的,你是來打造自己的生活空間的。

所以,我們說圖,也說你家;說材料,也說你未來的日常;說流程,也說你的情緒節奏。

你需要的不是簡單化,而是站在你這邊的設計師

有些人可能會想:「那設計師能不能不要講那麼複雜的話?講簡單一點不就好了?」

但實際上,裝修過程裡,很多決策本來就牽涉到細節與取捨。與其簡化,不如把話說清楚──前提是要有人站在你這邊,用你聽得懂的方式解釋。

例如我們會這樣說:

  • 「這個櫃體你看到的是一體成形,但實際施工要考慮板材的收邊與五金的位置,不然容易脫膠。你可以想成它是樂高組合,但要藏起接縫。」
  • 「這道牆打掉後會比較開闊,但也會影響冷氣的效能,我們可以考慮局部開窗,或用隔屏代替。」

你聽得懂,才叫溝通。你能參與,這個家才有你的位置。

別不好意思說「我不懂」──這是你的權利

如果你在面對設計師時,曾經不敢發問、不敢表達,只能硬著頭皮裝懂,請記住這句話:

「說我不懂」不是不禮貌,是一種參與設計的勇氣。

設計不是單方面的服務,而是一場合作。我們從你的生活出發,逐步建立出一個你願意生活其中的空間。而這條路,不能只有我們走得穩,也要你跟得上、聽得懂、願意說。

給正在思考的你,一段話

如果你曾因為聽不懂設計圖而焦慮,也曾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裝修」,那麼你更需要找一位,願意放慢速度陪你說話的設計師。

我們懂專業,但更願意懂你。
因為家的樣子,不是來自那些你不懂的技術詞彙,
而是來自你說得出、我們聽得懂,彼此都認同的那個版本。

用你熟悉的語言,把生活說成設計。
歡迎私訊或留言,讓我們從第一句你聽得懂的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