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如果有一個機會,有一間不大不小的房子,不為誰而設計,只為日子能慢慢過

2025.07.25

(樂齡者的宜居方式,近年來隨著長照的議題,亦慢慢的被重視。圖片來源:IDEOGRAM)

如果你有一位熟悉的家人,
他現在一個人住,生活節奏慢了些,做事不再像從前那麼俐落,
但還是堅持自己來,不想麻煩別人。

他可能不喜歡搬家,也不習慣人多。
你提過養生村,他笑笑說:「那不是我現在要的生活。」

日子看起來過得還行,
但你知道,有些事,他不會說,也不想讓你知道。
比如拿東西時愈來愈怕失手、洗澡水溫掌握不如從前、
比如晚上起來時走得更慢了些,
比如那張沙發,他現在比較常是坐著,而不是半躺著了。

他還不覺得需要什麼幫助,也還不到那種「該做決定」的時候。
可你開始想:如果有一個機會,
讓他可以住進一個更適合現在與未來的空間,
是不是能讓生活,輕鬆一點、從容一點?

你想像著,也許不需要太大。
夠用就好,夠他活動、收納、坐下、移動,不費力也不覺得空蕩。

也許二十坪左右,一房一廳,有自然光線,有對外窗
小客廳就好,有一張能坐得住的椅子、一張不低不高的桌子,
也許還有一小塊角落放些常看的書、舊相簿,
讓他在安靜的時候,也能被時間溫柔包圍。

廚房不必華麗,只要順手。
雙口爐、一個流理台、一盞手勢可開的燈,
他想煮一鍋粥或一碗麵,不必請你幫忙,也不會心煩氣躁。
最好有個窗戶,空氣可以流通,煮完飯,家裡不會都是濃濃的油煙味。

衛浴空間,不需要像醫院那樣設計
但地面不濕滑、開門不卡手、洗澡時不怕跌倒,
這些小小的安排,也許能讓他心裡更安心一點。
也許會有一支扶手,但它不是提醒他「你老了」,
而是一個無聲的幫手,就放在那裡,等他哪天真的需要時。

你想到這裡,才發現,
你不是在設計什麼高齡宅、無障礙宅、未來宅,
你只是想,他能不能在家裡,繼續自己過日子,不費力、不心虛,也不麻煩別人,有尊嚴。

然後你想,也許該多一個小房間
不用大,只要一張單人床、可以放行李的空間、一盞燈,
萬一哪天需要照顧者來住幾晚,有個地方可以安靜地睡。

這不是現在的剛需,但也不是未來不可能的情境。
只是這樣想一想,是不是能先把未來的麻煩,拆成一點一點的小預備?

你越想,越發現這個家不是設計給誰看的,
也不是設計給誰住一輩子的,
而是讓一個人,在「還可以的狀態裡」,不用說出需要,
也能慢慢過日子,開心就好。

沒有配套,沒有裝置,沒有永遠學不會的智慧科技,
有的只是光線夠好、路線夠順、細節夠體貼
就這樣而已,也就夠了。

這樣的房子,不一定現在就要出現,
但如果哪天真的有機會,你會想留住那個念頭嗎?

你會想問自己:

如果有機會,為那位你熟悉的家人安排一間未來十年能住得下的房子,
你會怎麼想像?

這不是設計案,也不是預售屋選配清單。
這是一段關於「還來得及準備的時候,我們願不願意先想一想」的沉默對話。

不是為了解決問題,
只是想,別等到非得處理的時候,才來說,早知道

你不必現在就去找房子,也不需要馬上做改變。
但如果這個畫面曾經在你心裡停留過片刻,
那麼,也許這就是那個機會

不一定真的會用上,但想過一次,就不白想。

因為你熟悉的那個人,他可能不說,
但你知道:他值得一間不需要解釋,就可以安心住下去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