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你說你想要輕奢風,但你心中的「輕奢」是什麼嗎?

2025.07.24

(一篇關於風格想像與真實需求的設計筆記。圖片來源:IDEOGRAM)

「我想要輕奢風。」

這是一句我這幾年很常聽到的話。
有時候是在初談時,你很快地丟出來的一句關鍵詞;
有時是在訊息裡,輕輕地提了一句,
彷彿是一種安全又不失格調的選擇。

每當我聽見「輕奢風」,
心裡都會先停一下,不是困惑,也不是否定,
只是想確認一件事:

你說的輕奢,是什麼意思?

有人說是金色線條

有人說是大理石桌面
也有人說,就是要「看起來很有質感」

這些答案,其實都不錯,
但每一種講法指向的方向都不太一樣。
有人從材質聯想到輕奢,有人從配色感覺出輕奢,
也有人是從一種生活幻想延伸出這個詞。

久而久之,「輕奢風」就像一面霧玻璃,每個人都看見自己的樣子,但沒人說得一模一樣。

我後來發現,「輕奢」不是風格,而是一種心情

從設計工作經驗來看,
我很少會主動用「輕奢風」來定義一個設計案,
因為它不像日式、北歐、極簡那樣,有明確的形構語言或設計邏輯。

不過我倒常聽見這樣的描述:

  • 想有一點金屬元素,但不能太冷太亮
  • 想要高級感,但又不要太誇張或壓迫
  • 喜歡低調有質感,但不想太素
  • 不一定要最貴,但希望每筆錢都花在對的地方

我慢慢發現,其實你要的不是一種風格名稱,
而是一種「不要太多、但也不願將就」的生活態度。

所以對我來說,輕奢更像是一種情緒線索:
你的生活空間想有點不一樣,卻又不想太用力。

那當你說「我想要輕奢風」時,我通常會這樣回應:

我不會急著定義輕奢是什麼,
我比較在意的,是聽懂你心裡的畫面。

所以我會這樣問:

  • 「你喜歡那種金屬邊線,是因為它有高級感?還是因為它乾淨俐落?」
  • 「你說的大理石,是喜歡紋路,還是它帶來的份量感?」
  • 「你想要的質感,是哪種感覺?像飯店?像畫廊?還是像咖啡館?」

很多時候,我們聊著聊著,就會發現
你真正喜歡的,並不是「輕奢風」,
而是一種空間氛圍,一種材質的觸感,一種色彩的節奏。
而那,恰巧是我們可以慢慢一起找出來的事。

設計不在於選風格,而在於理解你

我始終相信,設計不該是從風格分類開始,
而是從你說出「我想要什麼感覺」的那一刻,才真正開始。

風格只是個工具,不是答案;
說「我想要輕奢風」沒問題,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願不願意一起把那個畫面講清楚。

有時候,只是金色不要太多;
有時候,是想讓光線柔一點;
有時候,是不想讓生活太倉促,而想讓回家多一點儀式感。

這些畫面,比任何一種風格名稱都來得重要。

最後想說的,不是結語,而是一段邀請

這篇文章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教你怎麼分辨風格。
我只是想邀請你:

下次當你說「我想要輕奢風」時,不妨也問問自己
我真正想要的,是不是一種生活感、一種節奏感?
是不是那種讓人一走進家門,就覺得「這是我」的空間?

如果是,那我們就從這裡開始聊。

我不急著幫你命名,我只想慢慢幫你找出屬於你的語言。
風格不一定要說得出來,但感覺一定要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