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輕鬆面對裝修痛點》Vol.6 你是不是才剛開工,就被檢舉達人鎖定?

2025.07.12

(不是做錯了什麼,而是沒提早預防什麼。圖片來源:IDEOGRAM)

「我們什麼都還沒敲,就已經被檢舉了

這不是個案,而是越來越常見的裝修現場劇情。

剛搬進新家,找好設計師、排好工班、備好材料,才剛把地板封好、拆個隔間牆,管理員就氣急敗壞地上來說:「某某樓層打電話來檢舉你們了。」

你說你有申請,也有報備,工班也很守規矩,還是被列為「施工危險戶」。
每天提心吊膽,不是怕出事,而是怕某位神秘鄰居又打一通電話,
下一步可能就是:

  • 建管處、環保局或警察突然到場要求停工
  • 被大樓列入黑名單、暫停施工
  • 管委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你家施工是否合理

你只是想把日子整理好一點,卻被當成「社區不安因子」。
這種被監視、被指控的壓力,比裝修本身還更讓人喘不過氣。

「檢舉達人」不是都市傳說,而是系統漏洞下的常客

每個社區、每棟大樓裡,總會有一兩位特別關注公共秩序的住戶。他們並不一定是惡意,很多只是出於「不安」、「缺乏信任」或過去曾有不良經驗。而有些是來自於社區外部的不明人士,他們專門以檢舉他人為志業

但問題在於:

  • 他們未必會直接找你溝通
  • 他們很熟悉申訴流程與檢舉管道
  • 他們的舉動往往讓整個裝修流程陷入停擺

這不只是個人問題,而是制度與習慣的交界地帶

多數屋主在面對檢舉時,會經歷三階段情緒

1. 錯愕:「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多數情況下其實並沒做錯,只是少了提前溝通與文件補件的環節。

2. 委屈:「我都申請了,為什麼還要這樣?」

合法施工不等於鄰里安心。情緒有時比程序更快到達。

3. 焦慮:「是不是這場裝修乾脆不要做了?」

壓力積累下來,會讓屋主懷疑這一切是否值得。

這三階段來得又快又重,常常讓原本滿心期待的屋主,變成「每天怕接電話」的人。

我們怎麼協助你提前佈局?

設計師不是警察,也不是社區公關,但我們可以成為你和社區之間的「第一層防線」。以下是我們常用的策略:

對外:向地方政府的建管單位申請「室內裝修許可」。

拿到了許可証,就是國家允許你的裝修的憑証。代表你是合法裝修的。這樣可以使所有的檢舉無效。可以委託你的設計師來作付費的辦理申請,有專門的送審建築師會協助處理。

對內:準備下面的事。

1. 開工前協助完成「全流程申請」

我們不只是幫你交件,而是幫你避免因缺資料被擋下

  • 各類施工圖與樓地板圖說明(清楚交代施工範圍)
  • 損害預防同意書(有需要時協助建議格式)
  • 水電/空調工程說明書(避免被質疑非法施工)
  • 工班名單與責任聯絡人備案(不是臨時工單位)

這些不是為了多做,而是讓你的施工「看起來就是有規劃、有節制的」。必要時,對樓上樓下及左右鄰居送點小禮物,釋出善意

2. 為屋主準備「面對管委與鄰居」的說帖與策略

當你需要參加管委會說明,或是被鄰居詢問時,我們會協助你準備清楚的回應內容:

  • 工程時間如何安排,是否避開午休與例假日
  • 噪音項目(如敲打、水電開鑿)集中於哪幾天完成
  • 過去我們處理社區關係的案例與參考

這不是教你應付,而是幫你建立信任感與邏輯說服力

3. 工地管理「透明公開化」

  • 現場每天清潔拍照記錄
  • 如需停電停水工程,提前與社區管理中心協調
  • 每日施作項目回報業主,必要時可同步給管理室參考

我們讓社區看見:這是一場「有人在看、有人在負責」的施工,而不是失控亂做的工程。

被檢舉不是你錯,而是整個系統沒人教你怎麼避開

裝修應該是一場「成家」的過程,而不是「被懲罰」的過程。
你不該在裝修這條路上感到像個潛在罪犯,被抓、被盯、被制裁。

你需要的是一位願意站在你前面、提前思考風險、幫你拿出預防方案的設計師。
不只是畫出理想空間,更是協助你在制度與人際的縫隙中,平穩地完成這場轉變。

如果你也擔心開工後被檢舉、被叫停、被誤會,歡迎找我們談談。

我們會陪你走在施工之前,預先處理那些你最不想面對、也最怕發生的事。
裝修不用靠運氣過關,而是靠提前準備少走冤枉路。

讓我們幫你,把「本來就應該順利的事情」,真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