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裝修是什麼?是便宜又大碗的裝修工程?圖面來源:IDEOGRAM)
你一定也聽過這個詞:「輕裝修」。
網路上很多平台在強調:不必大改格局、不必請設計師、簡單做一做,就能讓空間煥然一新。
聽起來像是一種很輕鬆、很划算的選項對吧?
但我想誠實地說一句,
就連身為室內設計師的我,有時也會問自己:這個案子真的算是輕裝修嗎?
--是某種便宜又大碗的設計加裝潢的方式嗎?
--網路上一堆這種標榜「30萬作好一個全室的小套房」,就是輕裝修嗎?
與其說它是裝潢的一種「階段」,不如說,它其實比較像一種施工範圍的界定。
我們可以這樣來定義:
所謂「輕裝修」應該是指—
空間本體不動格局、不動水電,
工項單純,工種之間不需高度整合,
業主可以自行找工班發包、監工與驗收,
且不依賴設計師進行空間整合與全案管理的工程。
舉例來說,以下這類內容,我們通常可以歸類為「輕裝修」:
這些工程規模雖然也可能耗費不少預算(例如,,安裝大金空調 vs. 國產品牌,價差就很大),但它們的共通點是:單項獨立、操作簡單、不需要空間整合。
有一種常見的誤解是:「我沒要拆牆、沒要大施工,所以應該只是輕裝修吧?」
但實際上,以下這些情境,即便動得少,也早已超出「輕裝修」的範疇:
這些看似「局部」,但只要需要跨工種整合、設計邏輯串聯,就必須由設計師進場處理。不只是畫圖而已,更牽涉到材料銜接、工法安排、施作邏輯,以及現場監造。
這時,若還以「輕裝修」來定位專案,會讓完整的設計與服務內容無法實現,也很容易造成雙方期待錯位。
輕裝修≠便宜裝潢。
有時候即使只做一件事,預算也可能拉得很高,反之亦然。
你可以只裝一台冷氣,卻選用高端品牌、加上特殊安裝需求,整組下來比一整面衣櫃還貴。
也可能想做一點系統櫃,但必須拆除舊家具、補修地板、配合電源與動線,結果工項越滾越多。
真正該問的不是「錢多不多」,而是:
這個項目需要整體設計嗎?
執行上需不需要整合與監造?
屋主能否自行處理?還是會需要長時間專業協助?
當答案是肯定的,就不該再用「輕裝修」來包裝整件事。
我們從來不反對「輕裝修」,事實上,如果空間條件單純、需求明確,我們也會鼓勵業主自己找工班、小幅度調整,真的可以省時又省力。
但作為設計師,我們更在意的是:彼此的角色被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你要的是簡單的幾項更新?那我們可以協助你用顧問或建議的方式協調資源。
但如果你其實要的是一整體的美感整合、動線設計與材質搭配,那這就已經是一份正式的設計專案了。
說清楚,才能省下雙方的時間,也省下不必要的誤解與不愉快。
「輕」的,不該只是費用,
而是溝通的負擔、過程的摩擦、與對結果的不安。
當設計角色放對了,預算才花得準確,
裝修也才真的變得—剛剛好。
如果你還不確定自己的需求該從哪開始,沒關係,讓我們先聊聊你的想法。你說,我聽,再一起想一個適合你家的做法。
無論是輕調整、小升級,還是完整的設計服務,我們都願意用剛剛好的方式陪你走。
歡迎私訊諮詢,讓設計不多不少,剛好為你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