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裝修變成壓力,而不是期待。圖片來源:IDEOGRAM)
這句話,我們聽過好多次。
尤其在雙北地區,一間房子可能是你過去十年所有的積蓄。買下來的那一刻,原本應該是一種踏實的開始,但當裝修的預算還沒排好、手上現金已經見底,那個夢想中的「理想生活」,瞬間變得遙遠。
你不是不想好好裝修,你只是發現:
買房的戰役剛打完,裝修這場仗你根本沒有力氣再打第二次。
許多屋主都把買房當成「階段性任務」,先衝、先上車、先貸下來再說。
但裝修不是後續補上,而是這個家的第二個靈魂工程。
如果我們買房時沒預留裝修預算,那麼後面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這不只是「裝修不夠美」,而是這個家從一開始就少了你真正需要的功能與情感支撐。
不是不聰明,是因為這件事沒有人提早提醒你。
我們從小到大都學會看房價、看總價、看貸款利率,卻沒有人教過我們:
「買完房之後,還要留一筆錢給你自己生活得好一點。」
你可能聽過人說:「這個房子太棒了,不裝也可以先住。」
但「先住」其實只是拖延,「先撐」不會讓你更幸福,只會讓你更疲累。
其中有人說:「我原本想放棄設計,自己隨便弄弄就好。」
也有人說:「朋友都說設計費可以省,但我怕後悔。」
他們最後做了一個選擇:不是做大規模的裝潢,而是先找設計師談,先理清「能做什麼」與「現在該做什麼」。
這讓我們設計出來的空間,不會因為預算不夠而失控,也不會讓案主因為資金壓力更焦慮。
我們不會直接說:「那就不要裝」,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狀況。
但我們會建議這幾個關鍵思考:
① 把「裝修」當成生活投資,而不是花費
與其告訴自己:「我沒錢裝修」,不如問自己:「我是否願意讓生活品質多一點保障?」
有些設計不是為了漂亮,而是為了省下未來10年的麻煩(像是電線位置、排水、照明、管線整併)。
② 不一定要全部做完,但要做對關鍵項目
這是我們協助許多預算緊繃的案主最常做的事:
這不是簡配,而是有計畫的分階段安排。
③ 規劃,是讓你少花冤枉錢的關鍵
很多人以為「沒錢所以不找設計師」。
但其實沒錢時更應該找一位能幫你規劃、守住預算的人,而不是邊做邊調、最後多花更多。例如:
如果你買的是預售屋,那更好,我們可以進行客變,把原本建商要給你的先拿掉,這樣就可以省一筆購屋的費用。
我們曾協助案主在預算下限中完成基本動線與功能的整合,並用極簡方式留下空間彈性。結果後來慢慢添購家具與生活物件,居然也成為一種更貼近生活的節奏。
如果你現在正處在這種「買房後硬撐」的階段,
請先不要責怪自己,也不要急著做決定。
我們想讓你知道——
你願意好好看待「住」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對生活的重視。
就算錢不多,只要方向對了,一樣可以慢慢把家安頓起來。
如果你也正在想:「我是不是該找人聊聊,但又怕預算不夠?」
歡迎你跟我們聊聊,我們可以從「不硬撐的設計節奏」開始說起。
讓你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可以留,什麼其實不需要。
從有壓力的買房結束,走向有空間的生活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