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找到對的設計師》Vol.4 為什麼設計圖要等這麼久?

2025.06.28

你可能遇過這樣的情況:
第一次與設計師見面氣氛融洽,討論很愉快,設計師也表示會開始進行圖面構思。
但過了兩週、三週,甚至一個月,卻還沒收到設計圖?
心裡忍不住想問:「畫幾張圖,有這麼難嗎?」

這篇文章,就是要解釋:
設計圖不只是圖,而是一個又一個複雜決策的交叉點,這些過程花的不是時間,而是心力。

設計圖,不只是「圖」,而是一套完整思維的表現

一張好的設計圖,背後絕對不是靈光乍現、即興揮灑出來的美感,而是根據以下幾個條件反覆推敲:

  • 使用者需求分析:每個家庭的生活動線、作息方式、偏好習慣不同。設計師需要消化這些資訊,轉化為空間邏輯。
  • 場域條件限制:格局、採光、水電配置、梁柱位置,每個條件都會影響設計可能性。
  • 施工可行性與預算控制:一個構想是否能順利施工、是否會超出預算,是設計階段就必須判斷的事。
  • 風格、機能與材質的整合:設計師不是「今天畫北歐、明天畫工業風」那麼簡單,而是要整合風格與屋主氣質,以及各材料在現實中的質感與工法。

這些要素的交集,就是為何設計不是「畫」出來的,是「想」出來的
而思考,需要時間。

設計不是線性工作,是反覆對話與模擬的過程

設計圖的產生,往往不是「一次畫完」,而是:

  1. 構思初稿
  2. 反覆推敲平面邏輯
  3. 模擬光線與動線
  4. 針對風格素材進行收斂
  5. 預先試算預算區間,判斷是否落在可執行範圍內

有些案子甚至需要經過兩三個提案版本比對,找出最平衡的方案,才有辦法真正「定稿」。

這當中,每一個階段,設計師都需要反覆和團隊討論,與材料商確認可行性,甚至自行模擬建模視角,以檢查動線是否順暢、視覺是否協調。

所以,如果你只看到「圖沒畫出來」,那是因為你還沒看到圖面後面那些看不見的工程

你花的,不只是等待的時間,而是累積的專注力

好的設計師,不會為了「快」,而讓你之後「改」。

一份經過深思熟慮的設計圖,才能減少後期的不斷調整與現場混亂,才能讓預算不爆表、施工不拖期。

有些設計師甚至會在交出圖面之前,花時間幫你把預算模擬跑一次,提前避開無法落實的夢幻想像,這樣的設計圖,才有真正的執行價值。

客戶也可以做的三件事:幫助設計師更快掌握重點

如果你不想等太久,其實在第一次見面與討論後,可以主動提供這三項資訊,幫助設計師更快進入狀況:

  1. 明確的生活重點與風格偏好(可以搭配簡單圖片參考)
  2. 預算範圍的底線與彈性(不需精準,但要有範圍)
  3. 現況的痛點與不滿意的地方

越清楚的資訊,能讓設計師越早進入「主幹思維」的設計模式,而不是不斷試探與猜測。

給願意等待的你,一個安心的提醒

當你等著那張圖的時候,其實你不是在等圖,而是在等專業的沉澱與細節的累積

願意等待的你,其實已經走在一個成熟屋主的路上。

若你希望設計圖不是草率產物,而是一份真正為你量身打造的空間構想,
歡迎與我們聊聊。
我們不會用最快的方式完成圖面,
但會用最穩定的方式讓你安心落地。

點我預約第一次會談
也可以從我們的過往作品中,了解我們對設計細節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