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空間該如何規劃,小到手機該放到那裡去充電…都是室內設計的範籌。圖片來源:IDEOGRAM)
在這個系列裡,我談的不是設計風格,也不是作品多美。
而是設計背後,那些沒那麼顯眼、卻攸關合作的信念與選擇—
為什麼我不參加免費競圖?
為什麼我願意慢慢聊、卻不願意隨便畫?為什麼我相信尊嚴、信任與專業,也是一種商業邏輯?
如果你也正在找設計師,或者剛好想找一種比較安靜、但穩當的合作方式,
也許,這裡的文章,會讓你認識我多一點。
你可能不知道,我們在做設計提案的時候,腦中想的,其實不是你現在的樣子。
不是你現在的年齡、現在的興趣,甚至不是你現在的家庭組成。
我們想的,是你五年後,十年後的生活樣貌。
是你習慣在哪裡放鑰匙、換衣服、喝水、安靜下來。
是你會怎麼陪伴孩子長大,或怎麼安放自己即將退休的日子。
是你未來會遇到什麼樣的身體變化,居家動線是否還順手。
而這些,往往連你自己都沒想過。
但我們會提前想好,設計好,替你留下餘裕。
很多時候,好的設計,不是為了「現在最美」;
而是讓你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感謝過去那個決定。
—感謝你願意相信一個替你想得比你還遠的設計師。
你不需要立刻知道答案,
但你可以找一個願意替你想得比你還遠的人。
如果你正在為生活做長遠打算,
我願意陪你一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