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全方位思考的設計方案,絕對不是只有外觀的呈現而已。圖片來源:IDEOGRAM)
在這個系列裡,我談的不是設計風格,也不是作品多美。
而是設計背後,那些沒那麼顯眼、卻攸關合作的信念與選擇—
為什麼我不參加免費競圖?
為什麼我願意慢慢聊、卻不願意隨便畫?為什麼我相信尊嚴、信任與專業,也是一種商業邏輯?
如果你也正在找設計師,或者剛好想找一種比較安靜、但穩當的合作方式,
也許,這裡的文章,會讓你認識我多一點。
有時候,我們不是為了風格做設計。
不是為了追流行、拼美照、證明什麼。
而是為了讓家裡那個比較不方便的人,住得更安心一點。
可能是長輩,走路慢了、膝蓋不太能彎;
也可能是孩子,剛學會走,卻最愛亂衝;
也可能是你自己,工作太累、生活太急,回到家只想不費力地坐下。
設計能不能照顧到這些?
能,而且應該要。
那些邊角的圓弧收邊、牆邊的扶手高度、洗手台底下是否能留空、從客廳到浴室的動線是否順暢……
這些,都不是你在第一次看裝潢案例時會立刻注意的,
但卻會在生活裡,一次又一次感受到:
「還好當時有設計。」
對我來說,設計不是強調風格,而是看見人的身體與日常,
是在空間裡為那個比較不方便的人,先把困難拿走。
如果你的家中,有人需要被特別照顧,
讓我們坐下來談談如何用設計為他們「少一點不便、多一點安心」。
我會用建築與設計的眼睛,幫你看見生活中那些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