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不是室內設計風格,是美感:為什麼你應該忘記「北歐風」

2025.06.06

(風格,不是決定空間的特質的基準。圖片來源:IDEOGRAM)

你不會拿「鄰家女孩」去比擬「時尚女王」,那為什麼選室內設計時,只用一種風格來定義你想要的美?

我們在選擇室內設計時,最常聽到的第一句話,總是:「我想要北歐風、工業風、日式無印風……」彷彿風格就是美的代名詞,只要對了風格,空間自然就會好看。但這樣的想法,其實有點像是拿文化符碼當作審美標準,結果呢?看起來整齊,卻缺乏靈魂。

風格,其實只是表象,它來自某個時代、某個地區的文化背景,是民族性格的延伸。像北歐風強調極簡與光線,那是因為他們的冬季長,陽光少;而日式風格講求留白與秩序,是來自日本傳統建築對自然與時間的尊重。

但「空間的美」,從來不該被風格限制,不應該只有一種,亦不應該停留在過去的某個時空之中。

美,是更深層的東西,是氛圍,是節奏,是你每天走進家門時,會不自覺微笑的感覺。

用「女性的多樣之美」,來理解空間的美

有些人說,設計是形而上的,很難具體描述。但當我們換個方式說故事:抽象的美感,也可以變得可觸可感。今天,我們用「女性不同面貌的美」,來形容空間之美,因為女性的美,從來就不只有一種樣子。

鄰家女孩型空間:

這類空間沒有過多裝飾,常以自然的木色、柔和的光線、乾淨的收納為主軸。它們不會第一眼就讓人驚呼「好美」,但卻會讓人想一直待著。像你生活中那個溫暖、誠實、讓人安心的朋友,不需要太多言語,就能陪你度過平凡卻踏實的一天。這樣的空間,適合內向型的靈魂、喜歡閱讀與靜靜思考的人。

時尚女王型空間:

這樣的空間講究視覺衝擊力與張力,選用金屬材質、大理石、對比強烈的色彩,像是一場風格的大秀。每一件家具、燈具、擺設都像走上伸展台,有態度,有存在感。這是屬於敢愛敢恨、生活節奏快、有自己觀點的屋主。她不是迎合,而是展現。

清新脫俗型空間:

就像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孩,這類空間有著極佳的光線感,線條乾淨、空氣流動自然,配色也偏向低飽和、淡彩系。家具簡約,空間留白,是給自己喘息與沉澱的餘地。適合喜歡簡單生活哲學、重視心靈與環境平衡的人。

靈性藝術型空間:

有些空間乍看之下說不上是什麼風格,但你就是會被吸引。可能是一幅畫、可能是一張二手老椅子、可能是一道光的方向,讓人想駐足、想發呆。這樣的空間通常混搭、但有秩序,像是你認識的那位神秘又有深度的藝術家朋友,不喧嘩卻很有存在感。它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最難複製的。

身材比例極佳型空間:

不是每個空間都要有強烈風格,有些空間靠的是「尺度的剛剛好」。走道寬度舒適,家具與牆面距離剛好,視線流動自然,動線順暢無礙。這類空間,就像你認識的那位儀態得體的女性,或許穿著簡單,卻每一個動作都讓人舒服。她的美不需要裝飾,是由內而外散發的。

這些比喻,來自真實的案場經驗

多年來,我在接觸屋主時,發現一件事—大多數人不是說不出風格,而是不知道怎麼形容自己喜歡的「美」。

有人給我看一張房間的圖片,說這是他喜歡的風格。結果深入對談後才發現,他其實喜歡的是那張照片中的「自然光灑落在木地板的感覺」,而不是整體的北歐風格。

也有人說想要「文青風」,但其實他要的,是一種能讓朋友坐下來聊到深夜、不覺得拘謹的空間。

所以我開始嘗試用這些形象化的語言,幫助對方形容心裡的畫面。比起問你「喜歡北歐還是無印」,我更常問:「你希望朋友來你家,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你會發現,一旦對方有了這樣的語言,彼此的對話就會變得更準確、更有溫度。

所以,別再把美感交給「風格」決定了

設計不是拼圖,也不是在風格清單中做選擇題。設計是一種對生活的想像,而這份想像,來自你對家的定義。

有時候,它是你童年家裡的廚房味道;有時候,是某間旅店的窗景;有時候,只是一種「我想要呼吸」的衝動。

這些,不會出現在 Google 搜尋的風格標籤裡,但卻是讓一個家「成為你家」的關鍵。

其實,空間之美,從來就不只一種樣子。

每個人的生活節奏、喜好、情感與回憶,都可以成為空間裡最動人的元素。

如果你還在尋找那個屬於你自己的「空間語言」,不如先從說說你自己的故事開始,我會幫你把它翻譯成你每天都想待著的家。

歡迎來訊分享你的生活樣貌,讓我們一起打造「你的風格」,不只是流行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