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阿爾瓦羅.西薩(Álvaro Siza Vieira):在光與靜默之間,建築的詩意回聲

2025.11.06

真正的力量並不來自喧鬧,而來自靜默之中的堅定。

在眾多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之中,葡萄牙建築師阿爾瓦羅.西薩(Álvaro Siza Vieira)以一種極為內斂、詩意的姿態,被世界所記住。他的作品不炫技、不張揚,卻能在極簡與光影之間,留下深遠的情感回響。這樣的特質,使他不僅是現代建築的巨匠,更是一位懂得傾聽土地與人心的詩人。

本文將從三個面向帶你認識這位大師──他的生涯背景、設計理念與特色,以及他在台灣落成的三件代表作品。

一、從波爾圖走出的現代詩人

阿爾瓦羅.西薩出生於1933年的葡萄牙北部城市馬托西紐什(Matosinhos),鄰近波爾圖。少年時的他原本夢想成為雕塑家,直到進入波爾圖藝術學院學習建築,才逐漸發現自己能以空間作為雕塑的延伸。1955年畢業後,他便在家鄉展開實務工作,從小型住宅到公共設施,逐步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語言。

1992年,他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評審讚譽他「以極端的敏銳回應場地與光的挑戰」,並指出他的作品「在理性與詩意之間,找到一種難以取代的平衡」。此後,西薩的名字不僅代表葡萄牙建築,也象徵著一種謙遜而深刻的創作態度。

二、設計理念:簡而不減,靜而有力

1. 建築是對場地的回應

西薩認為,建築不是獨立的雕塑,而是「在場地裡被發現的形體」。他的每一個作品都從環境出發——地形、光線、風向、人的行走路徑,都是他設計的起點。他不追求強烈的造型,而是讓建築自然地「生長」在土地上。

2. 簡潔中的複雜

乍看之下,他的作品往往是白色牆面、幾何量體、寬闊窗景,但仔細觀察會發現,每一道轉折、每一處光線投射,都是精確計算後的結果。他稱之為「simplism——簡化而不簡單。這種克制的美學,讓空間在光影中緩緩呼吸。

3. 人的尺度與情感

西薩的空間中總有柔軟的節奏。他不以壓迫性的紀念性語彙塑造建築,而是讓人能自在地行走、停留與觀看。每一道牆、每一個轉角,都是他對人性與情感的體貼回應。這種以人為中心的溫度,使他的建築無論身處歐洲還是亞洲,都能被感知與共鳴。

三、在台灣的三個建築詩篇

近年來,西薩與長期合作夥伴卡洛斯.卡斯達內拉(Carlos Castanheira)共同在台灣創作了數件作品。這些建築讓人得以在地景與文化交織之處,親身體驗大師筆下的「靜默之美」。

1. 台豐高爾夫俱樂部會所(Taifong Golf Club – Siza House

位於彰化與台中交界的丘陵地,西薩以極為貼地的姿態打造這座會所。整體以白色混凝土與大面玻璃構成,量體順著地勢延展,彷彿一座被時間輕放的建築。

在這裡,他沒有為高爾夫俱樂部塑造權威感,而是營造出一種漫步式的體驗。每一次轉角都引出新的光影與視野,讓人感受到建築與自然的共呼吸。西薩曾說:「建築必須等待場地對它說話。」這座作品,正是他與土地對話的證明。

2. 嘉卿會所(Chia Ching House

同樣位於台豐球場園區內的嘉卿會所,是另一種更私密、更細膩的詩意演繹。建築外觀純白而低調,量體輕盈地落在丘陵上,彷彿漂浮在綠意與光線之間。

西薩在這裡重新詮釋了「邊界」──窗框不再是分隔,而是連結。室內外光影交錯,露台、走道、天窗彼此串聯,使空間的流動感宛如水面。身處其中,你會覺得自己不是進入建築,而是進入一種被光包圍的靜謐。

3. 金山嘉卿紀念墓園(Chia Ching Mausoleum

位於新北金山的私人墓園,則是西薩作品中少見的紀念性建築。這座建築立於山海之間,遠眺太平洋,整體以白色混凝土構築出一種近乎宗教性的寧靜。

在這裡,建築不再是展示形體的舞台,而是為「回憶與時間」留下的容器。西薩以極簡手法讓光成為空間的主角:一道光線穿越天窗,灑落在石質牆面上,既像祝禱,也像永恆的呼吸。這座墓園的存在,讓人重新思考生與死的距離,以及建築在精神層面的可能性。

四、從西薩作品看建築的溫度

西薩的建築之所以令人動容,並非因為它多麼宏偉,而是因為它讓人「感覺到」。
他以最克制的手法,帶來最深的感受——光影在牆面游走的節奏、比例間的和諧、視線通往遠方的靜默,這些都是他的語言。

對台灣的設計者與使用者而言,他的作品提醒我們幾件事:

  • 場地是起點,不是背景:每個設計都應從環境與氣候出發,而非強加風格。
  • 簡潔不是貧乏:減法設計若有深度思考,反而更能顯現空間的力量。
  • 設計要有人味:不論是會所、住宅還是紀念建築,最終都應回到人本身。

靜默的力量

在西薩的世界裡,建築不是競技場上的勝者,而是時間的觀察者。他的作品提醒我們,真正的力量並不來自喧鬧,而來自靜默之中的堅定。

當光線輕觸牆面、當風穿過走廊、當人靜靜坐下感受空間的呼吸——那一刻,你會明白,建築可以不說話,但它早已在對你傾訴。

這正是阿爾瓦羅.西薩留給世界最動人的詩篇:
建築,不僅是形體,更是時間與生命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