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本系列的最終篇。居家的設計,是合奏與平衡的結果。圖面來源:IDEOGRAM)
在裝修的故事裡,常聽到一句話:「家是她的舞台,也是他的休息站。」
這句話說得有幾分真實,但也隱含著一種不平等。好像女主人才是主角,男主人只剩下一個沙發。
其實,家應該是所有人的舞台。她的夢想,和他的自在,缺一不可。
而真正的設計,正是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許多女主人在討論居家設計時,會提出非常細緻的需求:廚房收納、浴室光線、牆面配色、甚至窗簾的垂墜度。這些細節,構成她們心中理想的「夢想之家」。
這並不是矯情,而是因為女性在生活裡,更常被期待成為「照顧者」。廚房、臥室、浴室,很多時候代表的不只是功能,而是一種日常掌控感。
所以,當她們談到夢想時,往往是想要一個「能好好照顧全家」的場域。
相較之下,男性的需求常常顯得簡單。
這些需求,背後其實指向一件事:自在。
對男人來說,家不需要完美,但要能安放自己。這不代表懶散,而是一種務實的美學:空間要為人服務,而不是讓人被空間追著跑。
在許多家庭的裝修過程中,爭執來自於「細節 vs 簡單」。
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我常遇到家庭成員之間,對設計看的不同而有所爭議,他們甚至會對彼此說,「原本你是這樣想的,我從來不知道。」這些看似衝突,其實是因為兩種語言不同。女人講的是「夢想的語言」,男人講的是「責任與自在的語言」。當設計師能夠翻譯這兩種語言,矛盾就會變成平衡。
如果把家比喻成一首音樂,女主人代表旋律,男主人代表節奏。
旋律可以自由流動,節奏則提供穩定基底。少了旋律,音樂變得僵硬;少了節奏,旋律容易失控。
設計師的工作,就是這場「家庭交響曲」的指揮。
在台北這樣寸土寸金的環境裡,平衡更難卻也更重要。
這些挑戰不是阻礙,反而是創造平衡美學的起點。
說到底,家裡最常見的場景是:
設計師站在一旁,心裡想的是:「那我來幫你們翻譯吧!」
幽默的是,這些拉扯並不是失敗,而正是家的魅力。因為有不同的聲音,家才會活。
在這個系列裡,我們談過:男人不該被侷限在黑白灰、不該只剩預算角色、不該被忽略真正的需求。
但最終我們要說的其實很簡單:男性空間不是要取代女主人的夢想,而是要並存。
當她能擁有夢想廚房,他能擁有自在角落,孩子能有遊戲天地,這個家才真正完整。
也許你會擔心:
答案是:可以。
設計不是零和遊戲,而是平衡的藝術。專業的設計師,會幫你翻譯每個人的需求,把衝突轉化為和諧,把限制轉化為創意。
如果你正在思考 男性居家設計,或者想找到一個能融合 男性空間與女性夢想 的方案,我們很樂意陪你討論。
即使在 台北室內設計 的現實挑戰裡,你也能擁有一個既美麗又自在的家。
設計,不只是她的夢想,也該有你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