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設計零緊張》vol3 如果裝修是一場旅行,你是哪一種旅人?

2025.09.20

(裝修的終點不是華麗,而是能安心回家的笑容。圖面來源:IDEOGRAM)

裝修旅程,其實像一次長途旅行

每一次裝修,都像是展開一場旅行。有人期待沿途的風景,有人只想趕快到達終點。就像旅行沒有唯一正確的玩法,裝修也沒有唯一的公式。重點是,你是哪一種旅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就能走得更安心。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三種常見的「裝修旅人型態」,以及他們各自的優缺點。看完之後,你會更了解自己的心態,也更知道該怎麼準備這趟旅程。

旅人一:快閃型──「我只想快點搞定」

這類型的屋主,就像旅行時只想「打卡景點」,走馬看花。對他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裝修最好又快又便宜。

特徵

  • 希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裝修。
  • 常常在網路上找現成方案,想要直接套用。
  • 不太喜歡反覆討論細節,認為那是浪費時間。

優點:節奏快,可以很快入住,短時間內就能享受新空間。

缺點:容易忽略細節,日後可能會出現「怎麼沒有想到這個?」的遺憾。比如插座數量不夠、收納不符合習慣。

真實案例:有位屋主希望三個月內完工,結果入住後才發現家中插座嚴重不足,延長線到處都是。他後來感嘆:「雖然趕上了入住時間,但每天都在找插座,生活一點也不方便。」

旅人二:深度型──「我要一步步把細節做好」

這類型的屋主,就像旅行時喜歡深度遊的人。他們不急著趕路,而是更在意過程與體驗。

特徵

  • 喜歡和設計師慢慢討論,從動線到材質都要研究。
  • 會做大量功課,蒐集參考圖片、案例。
  • 在意設計是否符合生活細節,例如門片方向、收納方式、燈光效果。

優點:完成度高,空間往往更符合生活需求,日後住起來更舒適。

缺點:過程比較長,容易因為資訊太多而焦慮。常常一邊做功課,一邊覺得自己「還不夠懂」。

真實案例:一位屋主自己準備了一本厚厚的筆記,和設計師花了半年時間討論,從插座位置到櫃子深度都一一檢視。成果非常滿意,但過程中她也常常覺得焦慮:「是不是我還有什麼沒考慮到?」

旅人三:豪華型──「我想要一個完整的體驗」

這類型的屋主,就像選擇豪華團的人。他們希望有人幫忙規劃好一切,自己只要安心享受成果。

特徵

  • 會挑選有完整服務的設計公司,從設計到施工一條龍。
  • 重視專業,希望有專人協助控管預算、工期和細節。
  • 對於品質要求較高,願意投入相對多的預算。

優點:省心,專業團隊能幫你處理大部分的麻煩。

缺點:容易依賴設計師,如果前期沒有充分溝通,可能會在完工後覺得「不是自己想像的樣子」。

真實案例:有位屋主全權交給設計公司處理,成果確實高質感,但入住後發現少了一個自己很想要的閱讀角落。他說:「房子很美,但好像少了屬於我的影子。」

旅程中的意外:裝修的「突發狀況」

就像旅行可能遇到航班延誤、天氣突變,裝修也有自己的變數:

  • 材料臨時缺貨,導致工期順延。
  • 施工中發現結構問題,需要額外加強。
  • 預算因臨時調整而增加。

這些「小插曲」並不是誰的錯,而是裝修旅程的一部分。專業的設計師會幫你處理突發狀況,但屋主若能提前調整心態,接受「變數」,就能少掉很多不必要的焦慮。

你是哪一種旅人?

也許你覺得自己是「快閃型」,但實際上又帶點「深度型」的特質。又或者,你原本想當「豪華型」,但預算讓你不得不更謹慎。其實,大多數人都是「混合型」,沒有哪一種一定最好或最差。

重點是:認清自己的心態,才能找到合適的節奏。

小檢查清單:裝修旅人自我測驗

  1. 我最在意的是速度、細節,還是省心?
  2. 我能接受工期的彈性嗎?
  3. 我願意花多少時間參與設計討論?
  4. 我能否接受過程中遇到意外狀況?
  5. 我希望這個家帶給我的首要感受是什麼?

當你對這些問題有了答案,你就更清楚自己是哪一型「旅人」。

如何讓旅程更安心?

不論你是哪一型旅人,這些方法能讓你的裝修之旅少一點焦慮:

  1. 設定合理的預期:不要幻想「零誤差」,給自己和設計師一點彈性。
  2. 建立良好溝通:不怕問問題,讓雙方理解彼此的需求與限制。
  3. 保留彈性預算:就像旅行需要預備金,裝修也需要「緩衝空間」。
  4. 專注在重點:抓住最重要的 2–3 個需求,不要被次要細節淹沒。
  5. 保持耐心:裝修是一場長途旅程,不是短跑競賽。

無論你是快閃型、深度型,還是豪華型,裝修之旅都沒有「對錯」。
重要的是,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旅行方式,並且和設計師同行。
就像旅行的終點,不在於拍了多少照片,而在於沿途是否安心。
家的完成,也一樣──它不只是房子,而是一段能讓你安心停靠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