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靜修的場所,是讓人感到舒適自在的空間。圖面來源:IDEOGRAM)
當我們談到「住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建築外觀、格局設計或坪數大小。但真正影響我們日常生活品質的,往往不是外在結構,而是住宅內部的氛圍與細節。這正是室內設計師最關注的領域—如何透過光線、色彩、材質與家具,讓房子真正成為一個能安頓心靈的「家」。
如果說建築大師為我們描繪了住宅的宏觀圖景,那麼室內設計大師則讓我們看見了「微觀的詩意」。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十位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室內設計大師的智慧語錄,感受他們對「家的靈魂」的洞察。
1. 艾爾西·德·沃爾夫(Elsie de Wolfe,美國):「我會讓一切更美,這是我的生活、我的意圖、我的誓言、我的設計。」
被譽為「現代室內設計之母」,她主張空間應該明亮、舒適,反對厚重陰暗的維多利亞風格。她的理念提醒我們:家的美感來自簡潔與明亮,而不是繁複裝飾。
2. 多蘿西·德雷珀(Dorothy Draper,美國):「你不應該住在一個讓你感到無聊的房子裡。」
她以大膽的色彩和圖案打破沉悶,認為住宅應該帶來快樂與能量。對她而言,家應該讓人一走進去就充滿活力與希望。
3. 西麗·莫罕(Syrie Maugham,英國):「室內應該反映居住者的個性,而不是設計師的手筆。」
她是「全白室內」的先驅,喜歡用純淨的色彩創造清爽的氛圍。她提醒我們:家是屬於居住者的,而非設計師的舞台。
4. 弗洛倫斯·諾爾(Florence Knoll,美國):「設計不只是裝飾,而是解決問題。」
她將現代主義精神引入室內設計,強調功能與比例。她的辦公室與住宅設計至今仍是許多專案的範本,因為她堅信設計必須回應現實需求,而不只是追求表面美觀。
5. 菲利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法國):「設計不是為了裝飾生活,而是改善生活。」
他的室內與家具設計總是帶有幽默感,但背後仍然緊扣「實用性」。他提醒我們:家不該只是好看,而要真正改善居住品質。
6. 凱莉·霍本(Kelly Hoppen,英國):「家應該是一個靜修的場所。」
她擅長融合東西方美學,透過中性色彩與平衡布局,營造出安靜而療癒的空間。她的觀點特別適合在忙碌城市生活中的我們,讓家成為真正的避風港。
7. 尚-米歇爾·法蘭克(Jean-Michel Frank,法國):「簡單是極致的優雅。」
他擅長以極簡元素創造奢華感,證明了住宅設計不必浮華,也能高貴。這句話提醒我們,家的優雅往往來自「剛剛好」。
8. 伊爾斯·克勞福德(Ilse Crawford,英國):「設計的目的,是讓人感覺良好。」
她注重居住者的感官體驗,從材質的觸感到光線的溫度,都以人的感受為核心。她的觀點說明,好的住宅是能撫慰情緒的空間。
9. 夏洛特·佩里安(Charlotte Perriand,法國):「更好的設計,帶來更好的社會。」
她強調設計的社會責任,認為住宅與家具應該不僅服務於少數人,而是讓更多人能享有美與舒適。她的理念跨越了美學,觸及社會公平。
10. 香奈兒(Coco Chanel,法國):「一個房間應該讓你感到自在,而不是像博物館。」
雖然她以時尚設計聞名,但她的生活哲學同樣影響了居住空間。她提醒我們:家應該充滿生活氣息,而不是冷冰冰的展示品。
許多人在規劃住宅或重新布置時,會陷入各種焦慮:
這些焦慮很常見,但室內設計大師的話語提醒我們:住宅不是一場比賽,而是一個屬於你的棲所。
與其煩惱風格標籤,不如先問自己:
答案可能比你想像的簡單:家的核心不是完美,而是真實。
給正在築夢的你
無論你正準備裝修、添購家具,還是僅僅想為家增添一點新氛圍,請記得:你不是在追求雜誌裡的樣板,而是在創造屬於你的心靈風景。
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具體的室內設計建議,或需要有人協助你將「家的靈魂」化為實際空間,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陪你一起消除焦慮,找到最貼近你生活的設計方案。
因為,家,不該只是牆壁與家具的集合,而應該是你生活、靈魂與夢想的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