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改變從家開始:室內設計如何影響城市美學與生活品質

2025.08.20

(我們每一位市民對自己的都市市容,都應盡一份責任。圖面來源:IDEOGRAM)

在台灣的夏天,走在街上往往是一種「熱風吹臉」的痛苦體驗。這並不是因為氣候本身,而是因為許多商家的冷氣室外機直接對著人行道排風,讓行人苦不堪言。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住宅區老舊集合住宅的窗型冷氣,讓建築外牆看起來像被切割的蜂窩;新大樓原本設計感十足的立面,卻因為居民隨意安裝的室外機而顯得凌亂。再加上家家戶戶陽台上的「五顏六色曬衣場」,市容美感與建築師的用心,常常因此被抵消殆盡。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些不就是生活習慣嗎?但事實上,室內設計的選擇與規劃,會直接影響城市的美學與生活品質。從冷氣室外機的擺放,到晾衣方式的選擇,這些看似「小事」,其實累積起來就是整座城市的顏值與舒適度。

冷氣室外機:隱形的城市殺手

冷氣是現代生活的必需品,但室外機若隨意擺放,不僅破壞街景,更影響公共舒適度。台灣許多一樓店面因空間限制,直接將室外機安置在人行道邊,導致夏季的街道變成一條條「熱風走廊」。這樣的規劃不僅讓行人難受,也讓商家形象大打折扣。

在集合住宅中,問題更加明顯。老舊大樓的窗型冷氣,往往沒有設計統一的機位,結果是整片外牆看起來參差不齊。高樓層的新建大樓雖然設計現代,但若沒有專門的設備區域,居民自行加裝的室外機依然會破壞原本的建築美感。

解決方案,其實在於一開始的室內設計與建築規劃。透過隱藏式機房、統一的設備管道設計,或是規劃集中冷卻系統,不僅能保護外觀美感,更能減少對街道的熱風排放,讓城市更宜居。

晾衣習慣 vs. 烘衣機:從陽台到市容的轉變

除了冷氣,晾衣習慣也是影響市容的重要因素。在台灣,許多人習慣將衣服晾在自家陽台。雖然方便,但帶來的問題不少:

  • 市容凌亂:滿牆的衣物,讓整棟建築看起來像「移動中的衣櫥」。
  • 健康風險:都市的灰塵、廢氣、油煙容易附著在衣服上,影響穿著舒適與衛生。
  • 衣物損壞:強烈的陽光會讓衣服掉色、變形,縮短使用壽命。
  • 氣候限制:冬天濕冷、梅雨季潮濕,衣服根本曬不乾,甚至發霉。

很多人會質疑:「烘衣機很耗電,不如用免費的太陽光?」的確,日曬有它的價值,例如自然、省電、太陽殺菌。但現代生活中,並不是所有衣物都適合日曬。貼身衣物、嬰兒衣物、高級布料,都需要更細緻的呵護。這時候,烘衣機就不是「奢侈」,而是「剛需」。

烘衣機不是要取代太陽,而是成為日曬的最佳補充。晴天時,當然可以曬衣;但在雨天、濕冷天氣,或需要特殊照顧的衣物,烘衣機能讓生活更方便、更衛生,還能避免陽台變成「曬衣展示場」,保護市容美觀。

室內設計如何連結到市容?

這些問題表面上看似個人生活習慣,實際上卻與整體城市美學緊密相關。冷氣機的規劃、晾衣的方式,如果在室內設計階段就被妥善考慮,就能避免後續的混亂。

  • 在設計規劃中預留冷氣設備空間:不僅影響住戶舒適度,也決定了建築立面的整齊與美感。
  • 規劃專屬的曬衣或烘衣空間:讓住戶不必依賴陽台,減少衣物外掛的狀況。如果仍選擇曬衣,可降低陽台的曬衣架,高度不要超過扶手,自然可以達到美觀的效果。
  • 推廣多元生活解決方案:例如將烘衣機納入家電配置的一部分,不再視為額外的「可有可無」。

換句話說,透過個人在室內設計上的投入,的確可以影響整個城市尺度的美學。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影響力:每個家庭的一點改變,最終會累積成街區、城市的整體面貌。

我們的責任與機會

許多人常常把市容的問題歸咎於政府或建築師,但實際上,市容是一種公共財,需要每位市民共同維護。我們每一個人在裝潢房子、挑選家電、規劃生活習慣時,其實都在默默影響著城市的美感。

想像一下,如果每戶人家都能:

  • 在設計時就規劃好冷氣室外機的隱藏位置;
  • 將烘衣機作為衣物照護的標準配置;
  • 減少陽台晾曬,保護建築立面的整潔; 那麼我們走在街上,所感受到的就不只是酷熱與凌亂,而是舒適、整潔與美感。

讓改變從你的家開始

我們不能只期待建商與政府來解決市容問題,因為生活的細節掌握在我們手裡。室內設計不只是讓家裡更漂亮,它其實是一種「城市責任」的展現。當你在規劃冷氣、晾衣方式、家電配置時,你同時也在參與城市的塑造。

所以下次你在規劃裝潢或添購家電時,不妨思考:

  • 我的冷氣機位置,是否會影響到街道與建築外觀?
  • 我的晾衣方式,是否會影響到市容與衣物健康?
  • 烘衣機,是否能成為我家庭生活的新選項?

改變不需要一次到位,而是從每一個小選擇開始。當我們都願意為城市的美感盡一份心力,整個城市的面貌自然會不同。

讓改變從你的家開始,從室內設計出發,一起打造更舒適、更美麗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