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陽台不外推,讓房子可以呼吸,也可以減少颱風的直接衝擊。圖面來源:IDEOGRAM)
在台灣,只要聊到「陽台外推」,話題就會很快熱起來。有人說:「空間就是要用到極致,不外推多浪費!」也有人立刻搖頭:「違規風險太高,別碰。」
身為設計師,我遇過各種想法的屋主。有些人一開始態度很堅定,非外推不可;但經過一輪分析後,他們會慢慢發現,陽台其實還有另一條路——保留它,讓它成為緩衝空間,反而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生活價值。
先聊現實面,因為有時候,設計的第一步是避開陷阱。
答案是——絕對不。
事實上,如果換一個視角看,陽台可以成為家裡最有靈魂的地方。它的價值,不在於「變成室內的一部分」,而在於它原本就是室內與外界的過渡帶——我們稱之為「緩衝空間」。
什麼是緩衝空間?
想像一下,你剛結束一場忙碌的視訊會議,腦子還在轉,但眼睛已經有點酸。
你走到陽台,打開推拉門,感覺到風輕輕掠過臉頰。視線從桌上的電腦螢幕跳到遠方的天空,節奏在這一刻慢了下來——這就是緩衝空間的魅力。
它不只是「外面的一塊地板」,而是一個能幫你切換狀態的過場。從工作到休息、從室內到室外、從緊湊到鬆弛,陽台就是那個幫你換頻道的按鈕。
緩衝空間的三大價值
我有位屋主,住在台北的高樓層。一開始他打算把陽台外推,併入客廳,理由是「這樣看起來比較大」。
我們討論後,他決定改保留陽台結構,只優化設計。我們換了窄框落地玻璃門,把陽台地面改成防滑木紋磚,增添了幾盆耐陰植物,搭配一張能躺能坐的休閒椅。
不到一個月,他跟我說:「我早上喝咖啡的時間變長了,因為這裡比餐桌舒服。」
這就是緩衝空間的力量——它不只是「多了個地方」,而是讓你的生活節奏多了一個柔軟的轉折。
留一段過場給生活
陽台不是只能外推、也不是只能曬衣服。它可以是家與世界之間的過渡地帶,是你生活的深呼吸區。
不動牆,反而能動到你對生活的想像——給陽台一點心思,它就能回報你很多片刻的寧靜與自在。
如果你也想讓陽台成為你生活裡的「深呼吸空間」,我們可以一起聊聊。
你的陽台,可能比你想像的更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