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設計圖並非終點,而是對思維的整理與傳遞。圖片來源:IDEOGRAM)
有時候,設計圖畫出來了,比例也對、功能也齊,
但屋主卻還是露出一種「我好像懂,但又不太懂」的神情。
這時我知道,問題不是設計,是我還沒「說清楚」。
設計不只是圖學,也不只是感覺的堆疊,
而是設計師能不能把這個空間為什麼這樣規劃、為誰這樣安排,說得讓對方聽得懂、想得通、覺得有道理。
我曾經遇過一位屋主,看著我畫的玄關配置圖,有點為難地問:「這裡為什麼要有一個轉折?不能直接走進客廳嗎?」
我當下沒有立刻回「這樣比較好看」,也沒有用術語回應。
我說:「這個轉折像是一個小停頓,讓你從外面的狀態慢慢收回來。你會先換鞋、放鑰匙、把包包放下,然後再走進家裡的心情裡。」
她聽完,點點頭,笑了。
那一刻,她不是被我說服,而是她自己「理解了」,這個設計為什麼存在。
這也是我越來越相信的一件事:
設計不是只給自己看的,是要讓對方真正參與。
而要參與,就必須先理解。
你能不能畫得漂亮,是專業;
你能不能說得明白,是責任。
設計筆記小提醒:
一張圖如果不能說明原因,就像一扇門沒有把手。
讓屋主走得進來、理解得了,是我們真正該做到的設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