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設計,會讓每坪造價往上跳?圖片來源:IDEOGRAM)
在這個系列裡,我談的不是設計風格,也不是作品多美。
而是設計背後,那些沒那麼顯眼、卻攸關合作的信念與選擇—
為什麼我不參加免費競圖?
為什麼我願意慢慢聊、卻不願意隨便畫?
為什麼我相信尊嚴、信任與專業,也是一種商業邏輯?
如果你也正在找設計師,或者剛好想找一種比較安靜、但穩當的合作方式,
也許,這裡的文章,會讓你認識我多一點。
很多人問我:「設計費可以報低一點嗎?」「我只有每坪10萬,做得起嗎?」
但很少人真正知道,「一坪多少錢」其實有非常多層次的意思。
你有沒有想過,一樣是10萬的預算,用在兩種屋況上(毛胚屋 vs. 已裝修),效果會一樣嗎?
一樣是10坪的空間,是每個角落都做滿,還是只處理重點區域?
你心裡的「想像圖」,是 Pinterest 上的日系極簡,還是精品飯店等級的訂製感?
其實,預算和圖面之間,是可以對話的。
我們會從格局、使用需求、生活方式、工法與材質,慢慢釐清:
哪些是你「想要的」,哪些是你「需要的」,而哪些是你「可以暫緩的」。
這不是一句「可以再便宜一點嗎?」就能解決的問題,
而是一場關於價值、選擇、與取捨的設計對話。
好的設計,不是做得最滿,而是做得剛好。
剛好配得上你的生活,也剛好在你能掌握的預算裡。
你也在預算與期待之間拉扯嗎?歡迎私訊我,或到官網看看我怎麼和屋主一起規劃預算與格局,
讓每一分投入,都有對應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