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裝修預算不NG》Vol.5 報預算不是在考你!設計師需要這些資訊才好規劃

2025.08.16

(和設計師討論出一個可以被執行的預算,才不會讓想法淪為空談。圖面來源:IDEOGRAM)

在真正開始裝修前,最讓人焦慮的,往往不是風格,而是預算。 這一系列文章,想陪你釐清那些網路資料沒說清楚的細節, 幫助你用安心的方式,抓出屬於你家的預算方向。

「你預算大概抓多少呢?」

當設計師這樣問時,許多屋主會顯得有點尷尬、猶豫,甚至直接說:「你先報吧,我想聽你的建議。」

我們懂這種心情。預算牽涉到金錢,也牽涉到信任。很多人怕說得太高被亂開價,說太低又怕做不出來。於是乾脆不說,讓設計師先「猜猜看」。

但在實務上,「不說預算」,其實會讓整體設計與估價流程更複雜,甚至造成雙方誤會與不必要的反覆。

一、預算不是誠意測驗,而是溝通起點

很多人誤以為講預算等於「先攤牌」,但其實對設計師來說,預算是幫助我們「決定怎麼規劃」的第一條線索。

舉例來說:

  • 同樣是想做開放式廚房,預算 80 萬與預算 150 萬,工法、材質、廚具選配的可能性完全不同。
  • 想做整體櫃體收納,如果我們知道你預算有限,就可以先處理主臥與玄關收納,把次臥設計留作日後階段。

沒有預算概念時,設計師只能「盡可能想好一點」,結果做出來的初步規劃完全超出你心中期待。你覺得設計師不懂你,設計師則覺得被白忙一場。

我們不是要你說出精準金額,而是希望你能提供一個區間、上限或方向感。這樣才能幫你把錢花在對的地方。

二、給得越清楚,改得越少

很多屋主怕講太清楚會失去議價空間,但事實上,講清楚預算反而更有效率。

如果你能讓設計師知道:

  • 預算約在「xxx萬」以內,風格偏簡約,
  • 想要加強玄關與廚房的機能,
  • 傢俱可以之後分批添購,現階段專注系統櫃與燈光氛圍,

那設計師在第一次規劃時,就能直接往你的生活邏輯走,減少誤會與反覆修正。

這不只是對設計師省力,其實也是為了讓你少走冤枉路。

三、你說的預算,設計師怎麼看?

不少人會問:「那我說 200 萬,設計師會不會就報 200 萬?」

其實不然。多數專業設計師不會硬貼你說的數字,而是會用你的預算作為設計策略的邊界。

如果設計費+工程費合起來會超過,你會收到說明與調整建議;如果在範圍內,也會主動提供「有預算也許可以升級的項目」,例如櫃體材質、照明等。

最怕的其實是「沒有邊界」我們不知道你要簡單還是完整、不知道重點在哪、不知道可不可以用分階段方式處理。

說出預算,不是把自己交出去,而是設計合作真正開始的那一步。

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開口說預算,那就讓我們陪你一起慢慢想。
你不需要很懂,也不用馬上精算出每一分金額。
你只需要誠實地分享你的生活型態、想改善的空間,
還有——你對「未來的自己住得舒服」這件事,願意投入多少。

下一篇,我們會把這一路的觀念做個整理,陪你從「好多資訊看不完」的焦慮感,走回一個更清楚、穩定的心態起點。
不是算出一個數字,而是幫你釐清:你真正想裝修的,是什麼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