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施工現場不NG》Vol.7 從驗收到完工,設計師的收尾工作有哪些?

2025.08.15

(工程收尾,是一個流程,不是一個時間分界點。圖片來源:竹北楊公館木作施工進度。)

當你看到施工現場開始打掃、清除保護板材,或是系統櫃與燈具都已到位時,你可能會想問一句:

「是不是快完工了?」

答案是快了,但還沒結束。

設計案的尾聲,看似只是收一收、裝一裝,其實往往是最關鍵、最考驗設計師細節把握力的階段。

今天我們來說說,那些屋主以為「做完了」,但其實設計師還有一大串待辦事項的「收尾工作」。

一、驗收完工

很多人以為「驗收」就是拿著驗收單、走一圈看看就好,但實際上:

驗收是一套系統化的檢查流程,目的是「找到還沒完成或需修補的細節」,而不是「證明已經完工」。

設計師會在驗收前:

  • 預先檢查所有固定家具與系統櫃是否垂直平整
  • 開關、插座、燈具、五金是否功能正常
  • 門片開關是否順暢,合頁角度正確
  • 表面處理是否有刮痕、凹痕、髒污
  • 馬桶、洗手盆、水龍頭、排水是否正常運作

這些看似「瑣碎」,但每一項都關係到你入住後是否真正舒服。

二、列出修補清單,安排修復時程

設計師會在現場巡查後,製作一份「修補項目清單」,內容通常包含:

  • 問題位置(如:客廳電視牆右下角木作輕微碰損)
  • 問題類型(表面修補、設備調整、五金異音等)
  • 負責工種(由誰處理)
  • 預計處理時間(何時來修?多久會完成?)

設計師的責任不只是發現問題,而是確保問題「被記錄、被處理、被收尾」。

三、安排各工種收尾、交接與交清場

設計師會協助:

  • 通知木工、油漆、水電等工班安排補強時間
  • 追蹤業主是否有其他自購物件(如窗簾、家電)需進場配合
  • 預約清潔、除膠、驗屋或窗簾丈量等時間
  • 若有系統櫃或第三方廠商介入,協調界面與責任歸屬

設計師必須站在整體節奏角度,安排不重疊、不打架的進場順序,避免混亂延誤。

四、確認業主自備項目與進場協調

很多屋主會自行採買家具、家電或窗簾等設備,設計師需協助:

  • 提前告知尺寸、預留空間與插座位置
  • 確認物流進場是否需搬運通道清空
  • 若有需要加裝配件(如電視掛架、窗簾軌道),安排人力協助

這些看似「不屬於設計師」的範圍,但一位盡責的設計師,會主動站在整體完成度的角度為你把關。

五、交付最終文件與圖資(如有)

專業設計師會在完工後提供你一份資料包,可能包含:

  • 設計圖定稿版本(PDF 或印刷本)
  • 建材/五金/燈具型錄與品牌規格
  • 保固說明、工班聯絡資訊
  • 特殊設備的使用說明(如智能系統、淨水、冷氣等)

這不只是設計的「收尾」,更是讓你未來能安心維修與管理的「使用說明書」。

六、陪同拍照、驗屋或移交

若業主想找攝影師或需要設計師陪同家人看屋,設計師也會協助安排時間,避免打擾現場或影響後續整理節奏。

同時,也會提醒業主哪些區塊還在修補中、哪些物件未到,避免誤判「完工」。

七、真正的完工,不只是交屋,而是你準備好入住

設計師會以「使用角度」再次回顧所有動線與機能是否流暢、操作是否直覺、收納是否到位。

因為我們知道,空間不是做完了就好,而是你住進去,要用得順、過得好。

真實案例:屋主以為完工,結果差點錯過關鍵細節

曾有一位屋主看到現場打掃完畢,說:「我下週可不可以直接搬進來?」

但我們提醒他:

  • 主臥櫃體門片還沒裝五金
  • 廚房熱水管還沒測壓
  • 客廳冷氣出風口尚未裝飾蓋板

若非設計師在場提醒,這些細節一旦在入住後才發現,處理起來將更加麻煩。

完工不是「看起來差不多」,而是「每一個功能都能正常運作」,每一個細節都被點名檢查。

真正的完工,是「安心感」落地的那一刻

從驗收到完工,設計師的收尾不只是檢查問題、安排修補,更是為了讓你在「準備進入生活之前」,真正理解並掌握這個空間的運作邏輯與細節完成度

真正有品質的設計案,不會在拍照日結束,而是在你打開門的那天,覺得「這就是我要的家」。

不想入住後才發現「還有一堆沒完成的小事」?

我們知道你不是要求很多的人,但你一定希望該到位的就到位,該用起來順手的就別出錯。
我們的收尾,不只是形式交屋,而是幫你把所有「未來可能困擾的事」提前處理完畢

私訊我們,讓你在搬入新家前,不只是看得舒服,而是用得安心、住得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