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不是失敗,而是建立信任的機會。圖片來源:IDEOGRAM)
你可能聽過許多設計合作破局的例子:意見對不上、預算拉扯、進度拖延、雙方覺得溝通不順……最後不是忍痛中止合作,就是在憤怒中勉強完工。這些情況真的讓人卻步,也讓很多人開始懷疑:「是不是我選錯設計師?」
其實,在一場完整的室內設計專案中,「摩擦」是極其正常的現象。因為設計,不只是「畫圖給你選」,而是涉及價值觀、生活方式、金錢預算、時程配合與情感信任的深度合作。
當彼此都開始投入,才會真正暴露出思維差異與現實限制,也才有可能釐清、調整與成長。
問題不在於「會不會起摩擦」,而在於「如何處理摩擦」。
設計合作過程中的摩擦,常見於以下幾種情境:
這些狀況,就像是一段關係中,你開始看見對方「不是理想中那樣」,但也因此才有機會真正互相理解與磨合。
一位值得信任的設計師,面對摩擦時,不會急著撇清責任或「安撫了事」,而是會這樣做:
1. 回顧並整理現況
當意見分歧或不滿情緒浮現時,設計師會主動整理目前的討論內容、設計進度與對話紀錄,協助雙方回到同一個節奏。
2. 用同理與專業回應情緒
他不會回一句「這我不是說過嗎?」或「這樣會影響預算喔!」就結束對話,而是會試著了解你在意的點是什麼,再用清楚的專業說明來建立信任。
3. 協助轉譯需求成為選項
一位成熟的設計師不怕挑戰,也不會直接說「這不行」,而是把「不能」轉化為「可行的選項」,幫你在限制中找到適合你的解法。
1. 勇敢表達你的感受與不安
如果你對某個設計方向不確定、對施工品質有疑慮、或對進度開始焦慮,都應該在會議中提出。不要怕「麻煩對方」,設計師真正怕的是「你沒說,但最後卻不滿」。
2. 將「摩擦」視為信任的鍛鍊
每一次的分歧,其實都是一個「確認彼此理解」的契機。當你願意說出內心的話,設計師也更能掌握你的真實想法,反而讓後續合作更順利。
3. 理解合作關係不是一方服務一方
室內設計不是產品買賣,而是一種共同創作。你並不是「出錢請設計師照做」,而是一起參與、一起修正、一起實現生活理想的夥伴。如果你不喜歡某個設計圖面,就直接說出口,但得給不喜歡的理由,否則,設計師亦不知道怎麼改:若是不合你用,就告訴設計師你是怎麼用的;若是不好看,就告訴設計師你比較喜歡那種樣式。若你喜歡的樣子,作起來太貴,那麼,也得接受在你預算範圍內的設計,否則,這個修改設計的次數,會一直增加。
很多人誤以為「一次就對盤、沒爭執」才是好的合作關係。
但其實,許多最終令人感動的設計成果,往往是在數次思維拉扯後所誕生的。
因為經過摩擦,你開始理解什麼才是自己真正重視的;而設計師,也會更了解你的語言、喜好與期待。這樣的互動,不只是為了完成一個空間,更是建立彼此信任的過程。
想找到願意與你一起「磨合」的設計師嗎?
如果你也認為「合作」不只是挑風格,而是需要同理與理解的交流過程,歡迎來和我們聊聊。
我們不是完美無缺的設計團隊,但我們願意傾聽、說明,讓空間在磨合中長出你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