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應該忽略他人對自己的貢獻,反之亦然。圖片來源:IDEOGRAM)
在這個系列裡,我談的不是設計風格,也不是作品多美。
而是設計背後,那些沒那麼顯眼、卻攸關合作的信念與選擇—
為什麼我不參加免費競圖?
為什麼我願意慢慢聊、卻不願意隨便畫?
為什麼我相信尊嚴、信任與專業,也是一種商業邏輯?
如果你也正在找設計師,或者剛好想找一種比較安靜、但穩當的合作方式,
也許,這裡的文章,會讓你認識我多一點。
你一定也聽過這個比喻:
一瓶礦泉水,在超商賣20元,在健身房賣40元,在高級飯店裡,可能會賣到150元。
價值,從來不只是來自產品本身,而是它所處的環境與脈絡。
這段話不是在教人飆價,而是在提醒我們一件事:
真正的價值,是「能不能被對的人看見」,而不是「喊得多大聲」。
我一直相信,設計不能只靠價格競爭、拼裝潢照片、比流量。
真正會留下來的案子,來自信任、共鳴與節奏相合。
這就是為什麼,我不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幾百位設計師的列表裡,任人滑過挑選;
也不刻意模仿潮流風格,只為「看起來很厲害」。
因為我知道,我在做的不是快速成交的設計服務,
而是一種陪伴、一種選擇性的信任:
你願意聊聊需求,我願意陪你釐清方向。
這樣的價值,不會在每個地方被看見,
但當它被看見時,它就能成為最適合那個家的起點。
我知道我不是屬於每一個人的設計師。
但我相信,總有一天,有人會走過來說一句:
「我看過你寫的東西,感覺你很懂我,我想跟你聊聊我們家的設計。」
你的空間價值,值得被好好看見,也值得被尊重對待。
如果你在找一位能聽得懂你、也願意慢慢一起釐清的人,歡迎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