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安心設計學》Vol.4 當信任,也需要被設計時

2025.11.25

(安心的背後,是雙向奔赴到一個共同解理的地方。圖面來源:IDEOGAM)

「在不確定中,一起往前走。」

有些屋主,看設計圖的時候說「好」,但完工後卻搖頭說:「這不是我想像的樣子。」
也有些人從一開始就說「不」,你改了三、四版圖,他還是說不行。

這種狀況,在設計現場並不少見。老實說,也最消耗。因為他們不是惡意,而是卡在一種「怕錯」的心理。
怕花錯錢、怕不夠好、怕後悔。而那份「怕」,在過程裡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不」。

信任,不是一次交付的

如果說,完美的合作關係是百分之百的信任,那我得承認——現實裡沒有那種事。

沒有哪個屋主會在簽約那天就完全放心,也沒有哪個設計師能在第一場會議裡被完全信任。
雙方都帶著一點保留、一點懷疑,這很正常。

信任,其實是一段會慢慢被「經歷出來」的過程。
一開始,屋主信的是作品與口碑;中間,他信的是態度與反應;到最後,他信的是你能誠實面對問題的方式。

那個「百分之百的信任」,往往只在完工後才會出現。也就是說,信任不是一次交付,而是一路同行。

說好又後悔,誰該負責?

我遇過這樣的屋主:看圖時說「好,好,好,這樣很好。」,施工完成後又說「我看不懂圖」。我能理解,但設計這件事,本來就是雙向的。

我的做法是櫃子拆掉重作,費用一人一半。因為這不是誰錯,而是雙方都該負責。如果溝通過程有誤會,我願意分擔;但若整個責任都被推給設計師,那就失衡了。畢竟,這不是醫療。醫師誤診也許會延誤病情,但設計沒有「正確答案」,只有「一起理解的答案」。

永遠說不,其實是怕錯

也有另一種屋主,從頭到尾都說「不」。
我提了幾版,他都搖頭。後來我學會不再追問喜不喜歡,而改問:「哪一個讓你回家後會覺得舒服?」

有些人不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是還沒準備好面對選擇。他們怕說「好」之後,後悔、被怪、或失控。
所以乾脆卡在「不」,這樣最安全。

我不再試著說服而是給出界線:「也許你該找另一位設計師,一個能讓你更放心的人。」
這不是放棄,而是誠實。因為若沒有信任,再多方案也只是徒勞。

設計師,也會多一份考量

設計師的恐懼比較安靜:怕客戶不懂、怕被誤會、怕自己再解釋也沒用。
但多年下來我學會一件事:比起去證明自己,更重要的是讓對方「參與」信任的過程。

我不要求屋主全交給我,我只希望他願意一起走。因為設計不是單行道。
屋主交出信任,設計師交出誠意。這樣的案子,才會走得穩。

信任,也是一種設計

我們相信,「安心設計」不是讓屋主放手,而是讓他放心。
我們不追求被完全相信,我們追求在過程裡,一起變得踏實。

因為真正的信任,不是理所當然,而是被一點一滴設計出來的。

給還在猶豫的你

我知道,那份不確定感並不容易消失。
裝修不是小事,花的是錢,也花心。
但如果願意從一次誠實的討論開始,也許信任,不用那麼難。

和我們合作,您可以一開始有些不確定,這很正常。
但在過程中,我們一定能一起設計出信任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