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FORUM

One day v.s. Day one

2025.11.19

(Day one,是屋主把裝修想法寫下來的那一天。圖面來源:IDEOGRAM)

Most people wait for one day。但真正改變家的,是 day one

在台北做室內設計十多年,我聽過許多屋主說過同一句話:

「等之後比較不忙了,我再來規劃裝修。」
「等孩子大一點,再來看怎麼改善。」
「等房價更穩定,再決定要不要重新整修。」
「等真的準備好,再開始跟設計師討論。」

這些理由都合理,也都出於現實考量。但如果仔細看,它們有一個共同點:

全部都是 “One Day”

One day 聽起來像未來,再等等吧…
但多數時候,它是一種為自己保留的緩衝。
既不否定,也不承諾;既不拒絕,但也不開始。

時間就這樣溫柔又安靜地往前走,但生活裡那些真正困擾你的問題
動線卡卡、收納不足、光線不對、格局不順它們不會自己消失。

你下班回家依然覺得不自在、
周末依然被凌亂的收納壓得心浮氣躁、
孩子的房間依然沒地方用來收課本、玩具和未來的書桌、
廚房依然缺少順手的料理動線。

“One Day” 讓人暫時安心,但也讓事情維持原地。

Day one,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Day one不是完工那天,不是簽約那天,也不是砸下預算的那天。

Day one很小。小到你可能不覺得那是「開始」。

它可能只是:

  • 第一次把需求寫在紙上
  • 第一次把困擾你的地方說出口
  • 第一次整理預算範圍
  • 第一次想像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
  • 第一次與設計師諮詢,了解「不急,也能開始」

這些動作都不大,卻會讓事情開始移動。

Day one,不是衝動;是把生活重新握回手上的那一刻。

家的改變從來不是在完工那天才開始的

當工地開工(day one)的那一刻起,
整個家的方向就定了:

  • 配管與線路,決定未來十年的便利性
  • 動線布局,影響每天的舒適與效率
  • 採光配置,決定客廳是昏暗還是溫暖
  • 收納規劃,預測未來是舒心還是凌亂
  • 材質邏輯,形塑居住者的安全感與情緒

這些關鍵點,全部都在一開始就奠定,
而不是在完工的那一天突然成形。

One day 的美好,
從不在「那一天」才出現。

它是在無數個 day one 的預備裡被慢慢建構出來的:

第一次拆除的震動、
第一次確認木作尺寸、
第一次測光、
第一次決定櫃體的使用方式、
第一次試放家具比例。

眼前的灰塵、木屑、粗胚、線條,其實都在為未來的生活做基礎。

你現在看到的是工地,但某一天(one day),你會坐在這個地板上看一本書、
在這個廚房煮晚餐、在這張沙發上放鬆一整個下午。

Most people wait for one day. But your day one can be today.

Day one不需要大動作,也不需要全盤決定。

真正讓生活開始改變的,通常是一個微小但真實的念頭:

「我想讓家變得更好。」

只要你願意,今天可以先做一件很簡單的事:

  • 把你心中困擾你的地方寫下來
  • 把你一直想改善的角落拍一張照片
  • 把你想像過的生活方式默默存一個資料夾
  • 又或者,第一次與設計師諮詢,了解你的可行選項

這就夠了。這,就是 day one

生活不會因為等待而變得更舒適,但它會因為「開始」而慢慢走向你想要的樣子。

最重要的是你不需要等到完美的時機,你只需要一個願意開始的瞬間。

如果你心裡有一個「其實我一直想改善」的角落,你可以從最小的一步開始。

你不需要立刻決定任何事。你只需要願意看得更清楚一點。

若你想了解你的家有哪些可能、有哪些更符合你生活方式的選項,歡迎留下訊息。
我會回覆,並提供最實際、最不誇大的建議。

今天不需要完工。但今天,可以是你的 day one